分享

中国皇帝怎么过元宵节

 点出好未来 2017-02-11

文/江静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隋朝时,隋炀帝就作诗《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歌颂元宵节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称夜为宵,故称“元宵”。


据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文帝刘恒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历代宫廷是非常重视元宵节的。唐玄宗时,每逢元宵,宫廷中用绢丝扎成二十间高一百五十丈的灯楼,上面悬挂珠玉、金银的穗坠,微风拂动,铮铮有声。各地官吏纷纷向皇宫进奉特制的灯饰,蔚为大观。


中国古代皇帝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在仅存的几幅传世画作中,我们可以一睹其盛况。


(友情提示:以下密集图片,请将手机横向放置欣赏)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明成化

佚名绘,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690厘米。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宪宗元宵行乐图》出自明代宫廷画师之手,描绘的是明宪宗在皇宫里庆赏元宵游玩的情景,场面宏大繁复而又具体入微。


画面中,从早到晚的各种节目均有明宪宗在场,他穿着不同的盛装,或站或坐,表情安详,欣赏着元宵节的各种活动。



1485年元宵节,明皇帝宪宗朱见深下令要在宫中隆重庆祝,皇宫内外张灯结彩。不仅如此,为了取悦皇帝,大臣们特意将民间的街市情景搬到宫中,还特意请来了杂技班子。



从画面上看,身着盛装的宪宗皇帝坐在大殿前,台下杂技表演尽显其能,有钻圈、魔术、倒立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杂技表演旁边,还有乐队助兴,敲锣打鼓,呐喊助威,热闹非常。



据传,见惯了宫廷盛景的宪宗皇帝见到民间街头场景,觉得新奇好玩,大加封赏。宪宗皇帝觉得这也具有“与民同乐”的象征,当下命令宫廷画师将这一场景记录下来。



该作品构图严谨,笔法细腻,画面上的宫廷院落巍峨壮观,各种人物的情态、动作细致入微,繁而不杂,多而不乱。这幅写实性的行乐图,为目前所见最早绘有烟火燃放的中国图画,也是明代民俗画的代表作之一。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清乾隆

绢本,设色,纵302厘米,横204.3厘米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描绘的是清代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们在宫苑内庆贺元宵节的情景。


清朝康熙时期,每年的元宵节都在太和殿举办盛大国宴招待王公贵族和外国使节,以此庆贺节日显示国运昌盛。乾隆帝即位后在许多方面都承袭前朝典制,每遇汉民族历代相承的传统节日如元旦、上元、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他都要求在皇宫中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



画中乾隆皇帝坐在楼阁上,正安详地目视着皇族子弟们庆贺元宵节。此图没有落作者的名款,从技法上分析,画中人物应是由宫廷画师郎世宁绘制。


郎世宁在西洋肖像画的基础上吸取了传统中国画技法,生动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体态和神情。而图中的屋宇、树石背景是由中国画家补绘,不仅渲染出元宵节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同时展示出乾隆皇帝与家人间浓浓的亲情。


《瑞鹤图》 北宋,绢本,设色

纵51.8厘米,横138.5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与前两位皇帝作为描绘对象不同,宋徽宗成为了创作者。


据说,北宋政和二年正月十六的傍晚,正值都城汴梁百姓在热闹的灯会上观灯赏烟火时,城内上空突然云气缭绕,十八只仙鹤鸣声清越并盘旋于宣德门上空,另有两只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驻足相视。


皇城宫人速速禀报宋徽宗。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定这是仙鹤伴着祥云前来帝都报瑞,于是御笔将所见绘于绢素之上。



这幅《瑞鹤图》是公认的宋徽宗工笔花鸟画真迹,为存世绝少的宋徽宗“御笔画”。


画作一改中国画的传统构图方式,赋予整个画面以故事性,是花鸟画创作的一次大胆尝试。最特别的是,徽宗用生漆点睛,使仙鹤更加逼真。卷后徽宗以独特的瘦金体题记并题诗一首以纪事,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欝。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经时不散。迤俪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纪其实。


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憧憧庶俗知。


御制御画并书 天下一人




喜欢就分享


       认真生活,畅意写作

       给你有宽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文字体验

       谢谢您的阅读

       请为原创点赞

       微信号:satyoud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