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研究生要吃这些苦,你还读么

 昵称29819924 2017-02-11

吃不了苦,还是不读为好


写过一篇《我为什么反对“博士生导师资格”制度》,蒋永华老师留言,“每一个老师,不过是一种蔬菜、水果而已,学生要拿到博士学位,关键要靠自己。”我甚是赞同,研究生想拿学位,关键靠自己。


而且,我经历了三个单位,发现研究生培养大部分情况下相似。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的作用只是关键时候“引导”,而不是老师手把手教着学生做研究。当然,导师还提供一些学生想试验自己想法的场所和经费。


也因此,研究生要想顺利拿到学位,特别是货真价值的学位,吃不了苦,我还是建议不要读了。的确,老祖宗有言在先,要为人上人,必吃苦中苦。孙悟空也是吃遍了各种苦辣,才练的一身本事。我曾看到《北大研究生发声明退学抵制“苦力科研”》,想写一些,读研究生,要吃那些苦呢?


(1)寂寞之苦。


做研究生是一项很寂寞的事情,基本上每天做的事情都是那样的“枯燥无味”。以我自己读研期间的生活路线为例:早晨8点左右起床,吃饭。然后到实验室,不是查文献,就是看文献,看完之后就是自己写记录。然后,再吃中午饭,下午的工作依然差不多。晚上,大部分时间还是猫在实验室。其中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偶尔做几个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大家都很忙,各自忙各自的,连个聊天的机会都不多。因此,如果吃不了寂寞之苦,还是早点远离科研为好。



(2)生活之苦。


很多人认为读研究生了,学校和导师都会提供一些补贴,生活自然就好了。其实不然,他们提供的那些待遇远远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而且,研究生们,年龄大了,很多人都不好意思向家长要钱了。如果想买一个好一点的电脑、手机、耳机,可能半年的补助一次就花光了。如果再攀比一下那些有钱的学生的生活,那简直是苦上加苦。


在这里,也为导师们说一句话,一个学生如果要求得到一定的待遇,必须为导师创造更多的价值,至少是等价的价值。这世界没有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


(3)工作之苦。


现在研究生毕业,都要求有“三个”左右的“创新点”。有时候,回过头来,觉得这一条要求很好笑。现在这么多研究生,哪有那么容易去找到创新点。有时候,一个博士生找到一条创新点就很不错了,非得让他们折腾出多条来。但是学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学校现在有这些要求,因此,研究生的工作压力是逐年增加的。因为,任何一个领域,最开始是容易出成果的,随着不断的深入,想再创新,是非常困难的。或许,这也是传统学科逐渐日落西山的主要原因。


有时候,在这些创新点方面,也为某导师难过,一年培养3个博士4个硕士,即使导师最聪明,去哪里给他们寻找这么多创新点?因此,研究生是否顺利毕业,大部分要靠自己的。


(4)琐事之苦。


在这方面,国外的研究生相对好很多,老板基本上不会安排学生做一些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但是,在国内,研究生就没有这么幸福了。导师安排报销、买机票、陪客人吃饭等似乎是寻常事,见怪不怪。如果研究生不做这些琐事,他很有可能被导师“边缘化”,到时候,更落得一个不好下场。


(5)相思之苦。


对于自己梦中情人,可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当然,这里说的相思之苦,不是自己的情人,而是自己的导师。现在的导师都很忙,不是想方设法去拿项目,就是想方设法去找投资。他们也不容易,要养活一大帮人,没有一点课题、经费,那是不可能长久的。也由于这些问题,学生长期见不到学生的事情,也会持续很久。


想起唐僧度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获得真经。读一个研究生,或许也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