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压忽高忽低,看医生给您支招!

 cxag 2017-02-11

天气忽冷忽热,身体面对环境温度变化会采取因应措施,碰到天冷血管急遽收缩会促使血压增高,为了抵御寒冷,必须增加热能,也造成心脏负担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包含脑中风及心肌梗塞。尤其是肥胖族群及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血管粥状硬化造成弹性较差,血压变化更不稳定。

控制血压有多重要呢?根据国健局统计,历年来台湾十大死因中,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的排名总是居高不下,共同的主要危险因子就是高血压。值得庆幸的是在临床经验中,血压控制远比高血糖高血脂容易得多,随着药物的发展,有不同种类可以选择,以达到最低副作用及最佳控制血压的效果。

您真的知道怎么量血压吗?以下要点供大家参考。

1.天天量、早晚各1次,建议早上起床后及每晚睡觉前测量。

2.压脉带不可太松或太紧,以可水平塞进两根手指为宜。

3.量血压前半小时内最好不要运动、吃饭、抽烟,或喝茶、咖啡、酒等具刺激作用的饮料。

4.以坐姿量血压,双脚平放在地板上,不要翘脚。

5.量血压时不可边量边讲话。

6.若自己量血压,首次先量双手,此后固定量血压较高的那侧,不必每次左右都量。

7.电子式血压计记得每半年至一年进行校正,以确保测量的精准度。

您知道控制血压,其实一点都不难吗?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由医师为您评价,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停药:面对门诊的高血压患者,最令医师头痛的就是自行更改药物剂量,甚至停药的患者。她指出,一般而言,高血压药物在一开始服用时,约需两个礼拜来达到血液中有效浓度,持续使用是为了使药物浓度维持稳定以良好控制血压。若擅自增减药物,血压忽高忽低,反而会造成血管伤害。

2.定期测量血压:民众对于“白袍症候群”一定不陌生,指的是病人在医院或由医师协助测量时,因为紧张而造成血压异常升高,通常不需要治疗,也无法作为药物调整的参考依据。居家测量血压数值才是应该注意的。

3.注意保暖,规律运动:天气变化时,应适当增减衣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深夜及大清早出门运动。

4.饮食清淡,减少盐分摄取:选择新鲜天然食材。外食者尽量不要点腌、熏、酱、卤、渍等方式烹调的食物。选择包装食品时,先看营养标示的钠含量(卫生署建议成人每日摄取总量2,400毫克=食盐6公克内)。

若血压数值属于高血压前期,建议先以饮食运动控制为主,尤其肥胖族群若能适当减重,对降低血压会有显著的帮助。当进入高血压第一期则考虑药物介入,唯血压会因年龄及种族而有不同,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的盛行率也会增加,是否需要药物介入需合并考虑其他因素,宜与医师讨论治疗方式。

总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养”其实比“治”更为重要。许多临床经验证实,善“养”者,不但血压控制得好,而且中风等危险事件的发生率也会明显降低。高血压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总之高血压治疗,除了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之外,我们还要自觉调整自觉的生活作息以及饮食习惯,一个高血压患者如果每天熬夜,暴饮暴食或者饮食不规律,即使天天定时定量用药,也不见得能将血压控制好。因此,除了按时按量服药,还要控制好饮食以及调节好生活作息,可以多配合一些非药物的治疗方式,比如可常饮康源茶馆罗布麻茶,通过清除血液及血管壁上的垃圾,从根源上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绿色茶饮,再是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低脂低盐饮食,不熬夜,不久坐,适度运动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