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认识草书不丢人!

 书法修养 2017-02-12

——草字来源举例浅谈

  下面这个“虎”字,选自于明代董其昌的狂草《试墨帖》。

  《试墨帖》

  许多人觉得,这个“虎”字应是“屌”字;还有人问,如果是“虎”字,中间的那一竖是哪里来的?

  出现把“虎”认作“屌”的原因在于,许多没有专门研究过草书的人,用现在通用的楷体字字形作为识别草书的依据,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草书在萌芽的时候(西汉)与楷书没有关系,当时楷书还没有出现(楷书在东汉末年才出现)。
  草书与篆书、隶书、章草有密切的关系。在隶书快写的基础上产生了章草;张芝、王羲之(东晋)把章草进一步改进成了今草;在草圣张芝、王献之的有些草书作品中(如张芝的《冠军帖》、王献之的草书),产生了狂草的萌芽;唐代的张旭(也称草圣)把今草发展成了狂草。
  今草出现后,在发展过程中,有些今草字形是由楷书发展而来,由楷书发展而来的这些草字,才与繁体字楷书有关,其他不是从楷书转化来的草字与楷书没有关系。

  以下两幅为汉隶:

  下面这幅是汉简章草:

  这幅是西晋章草《平复帖》:

  这幅则是王羲之的今草《初月帖》:

  你的文凭即使是博士后,通常情况下,你肯定没有学习过章草——今草的“父辈”,你怎么会完全认识草书呢? 现在的知识分子大都没有学过繁体字,更不知篆隶,所以,以所识简化字的知识来推测、识读有些草字,闹出点笑话很正常。

  看了以上内容你就明白:草书最初的起源,确实与楷书无关。所以,现在的大多数人即使是知识分子——不认识草书不丢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草书自汉代萌芽后,到东晋王羲之时代迅速成熟,后来人学习草书,在草字的写法上,都严格以章草、王羲之王献之二王的草书字体为依据;唐代成熟的狂草,也严格遵守草书草法,不敢随意杜撰。张旭、怀素虽狂,但草法基本严谨。

  以下这幅是张旭的狂草《古诗四帖》:

  这幅是怀素的狂草《自叙帖》:

  草书成熟后,成了一种独立的系统,许多人包括知识分子都不认识它——这种情况,类似于古代的文言文:古人都会说话,但不是都懂文言文,这叫做言文脱节——草书与楷书几乎无关,也可以称之为楷草脱节。

  下面,我们来说说,草书“虎”的竖笔是哪里来的问题。

  这个是董其昌的“虎”:

  这是现在的简化字“虎”:

  我们看到,在简化字“虎”中,确实找不到中间的一竖。

  以下两个是繁体字“虎”:

  我们看到,以上隶书的“虎”中,中间都有一竖:董其昌的“虎”字草法字形,就是从隶书发展而来的——你,还好意思把“虎”读作“屌”吗?


  再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草书字形的来源:
  1.草书从篆隶演变而来。

  例如“五”。下面这是篆书的“五”:

  这是隶书的“五”:

  这是王羲之的草书“五”:

  大家看看,王羲之草书“五”的笔顺与楷书不一样,因为它是从篆隶上发展而来的,根本与楷书无关。


  2.草书难认,还在于它有一套符号,与篆隶楷的字形都无关。

  大家猜猜,上面的这是什么字?

  这是“卿”的草体,是一种符号,这个符号就对应“卿”字——从东晋到现在,专业学草书的人都这样写。


  3.草书从篆书、隶书的某一种写法演变而来。

  例如“器”。下面这是篆书的“器”:

  而这是隶书的“器”:

  在隶书中,“器”字的中间部分“犬”还可以写做“工”。

  草书的“器”字,就是从中间部分是“工”的隶书演变而来的,见下图:

  “器”的四个“口”字用四点代替,这是一种符号表示的方法。


  要记住,写草书的目的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快写,而绝非现在所说的什么“艺术创作”——古代的文人,哪有那么多的功夫用来盐扯淡!


  草书的草法自有一套独立的系统,草书的字形也不是能够按照繁体楷书可以推测的,更不是可以按照楷体简化字能推测识读的。本文只是对草书字形的来源做了一个简略的举例说明,不可能完全说清楚。
  不认识草书不丢人,因为草书字形有一套独立的、与楷书几乎无关的系统;再不要以楷体字来推测识读草书了——不然,把“虎”认作“屌”的错误在所难免。

  (整编自《晋堂书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