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说 何谓人情练达

 虹72 2017-02-12


我说 何谓人情练达

 
    《葬花词》,无疑是,《红楼梦》里的好文字。好在哪里?不敢说。当年,连脂砚斋中,批,也不敢轻易说。

    甲戌侧批:“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也,难遂颦儿之意。俟看过玉兄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掷笔以待。”

    当时,还是手抄本,估计,一本一本地传看,或者竟是边写边看,所以,第二天,才能拿到下一本,看完批道:“不言,炼句炼字,辞藻工拙,只想景,想情,想事,想理,反复推求,悲伤感慨,乃玉兄一生之天性。真颦儿之知己,玉兄外实无一人。想昨阻批《葬花吟》之客,嫡是玉兄之化身无疑。余,几作点金为铁之人,笨甚笨甚!”和“情景事理”相比,“字句词藻”是如此不足道。虽然,辞藻警人,已经,美艳不可方物。

    红楼中,有一副对联,近似夫子自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是好对联。

    我以为,这本《红楼梦》,好就好在“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很多人,因为宝玉讨厌,这间屋子,讨厌,这副对联,不由自主,受到主人公情绪的左右,也很不待见这两句话。

    某年,有一位君子,曾以此联赠人,以示对该君“清通博雅”的无限赞叹与敬仰,结果,招致对方,严重不满,嗔他,把自己归入“流俗”一类。天可怜见,这伪君子,真是一片好心,满腔善意。“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试问当今之世,几人能够?

    主人公,讨厌的,未必,就是坏的,很容易,就被主人公的价值观左右,才是傻读书。 红楼,本是一部“自悔”之书,忏悔之书。全书结末时,主人公,历尽种种情动、情伤、情误,翻过几个跟头,对于,少不更事的,种种任性而为,必然有一番悔悟。只是如今,我们,看不到了而已。

    俞平伯先生,曾把,对红楼的鉴赏,分为三个层次:“凡情谬赏芳华,多情或伤憔悴,而,良工苦心埋没多矣。”

    按照,这样一个标准,听罢《葬花词》,反复推求、恸倒山坡的宝玉,也只达到了中间境界:“多情或伤憔悴”,已是落于第二义、勉强跻身第二流。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估计,都是这样的二流见识。反正,我自己,对于,作者文心如何,通常不敢置一词。这也是没奈何的事情。

    读书,能得的感悟,受,自身经历,学力,局限太多。能否突破,还要看此生有无别样的机缘、额外的幸运。目前,则只能安于这样的二流见识。就目前见识来说,我以为,描摹物理人情,是红楼的最大价值,也是文学史上的最大收获。

    另,此位君子,还珍藏了一副好联,预备赠人:“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

    依我所见,真真是好文字,脱垢离尘,乐道逍遥,自然比“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高明百倍。如果,再有朋友在大理丽江之类的地方买房,或者,号称闭关写作,就可以送他。

    当然,如果,对方,得知真相,估计,还是要不顾山水迢递,打上门来。因为,这是《西游记》里,偷袈裟的黑罴精洞府二门上的对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