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城满洲里的中苏友谊宫是我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

 宗放 2017-02-12

童年到少年最开心的地方就是满洲里中苏友谊宫。

那是一个前苏联风格的建筑,让我难过和不能接受的是2006年当地政府为开发房地产把友谊宫给残忍的,拆了。那是装满欢笑的地方,那是装满泪水的地方,那是给我们这一代孩子带来遐想的地方。在那里,我经历了“天堂电影院”电影里的那些场景。

友谊宫建的十分的壮观,有高大的门廊门柱,上面全是雕刻的壁画,里面的座椅也木质的,外墙是灰色的。

我不知道没数过,我渴望看到来自遥远的镜头,生命可以如此的自由飞翔!电影是我一生的伴侣。

当时边境小城的人口数量并不多,大概就只有一万多人,那时候,边境小城的所有娱乐就是电影院和篮球馆。碰巧那个时候,这两个都是我的最爱。我爱打篮球,爱看电影。那时看的电影从人物到台词都能记的很清楚。如今的我也很喜欢电影院,但找不回那种沉浸在梦幻的感觉了!当时的电影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奇思的世界。

后来看到的意大利导演托那托雷的巜天堂电影院》简直是我们小城电影院和孩子们的缩影!中苏友谊宫也是小城的客厅,那时只要有电影就能见到喜欢看电影的人。每次电影开始之前,我都感觉到人们出来前都精心的打扮了,那时我小也看到了有些人眉来眼去的心思不在电影上,现在知道了那是在人群中寻找爱慕的情人。

那时我们看的电影大部分都来自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朝鲜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有少量的日本电影。虽然电影少在那个年代我看滋有味的,我觉得很好。我有时候看着电影中的人物就和现实中的人对号入坐了,我看朝鲜电影《白桃花》就觉得挺像我妈妈,因为那时她偶尔跑回来,就跟特务似的,眼睛左看右看的惊荒胆怯的样子挺吓人的。我把她们联系在一起,有時甚至想妈妈去拍电影里了。

妈妈生病其间,我突然感到自己的无助和孤单,就好像秋天里空中飞旋着的叶子那样没着落。这时我边陪妈妈边大量的看盗扳电影,一次我去影院观看了电影《金陵十三钗》,当看到那些女孩子躲在地窖里,把脸都涂黑性惊恐万分的样子,我在影院里旁若无人地放声大哭了!看着这些在荧屏上跳动的生命,我就联想到了年幼的自己为了躲避战备也曾这样小心翼翼地透过地窖窗户向外眺望,也曾有过这样惊恐的眼神。

小时候的我对于电影的痴迷已经到了在白天做梦的程度。我不单单记住了电影中的台词,还把它们一一抄在本上。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可以自己制作出电影的声音来讲故事,于是我和几个同学商量着模仿剧中人物对话,然后录音,做电影里的声效。当时哥哥参加了工作,从单位为我借来了一个卧式录音机,当时我们几个小小孩子如获珍宝,一起围着那个录音机,然后把自己的小本子拿出来,开始分角色录音,还用尽各种方法制造出跟电影里一样的音效,"朝仓跳下去了---朝前走不要往两边看??"那个年代对于电影的痴迷,真是难忘的!

看电影就是忘记我生活中痛苦和无奈的唯一途径,在电影里那个诗意的世界中,所有的畏惧和不安都会暂时离我远去。我在电影里享受着从未有过的阳光和快乐和悲伤。

我到现在为止都记得友谊宫那个放映员。他是一个日本藉叔叔,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电影放映员,但是在我心中,他不比那些银幕中的电影男演员差多少。他是日本战犯的遗孤孩,对他最深刻的印象是有一次我们在看日本电影《追捕》,就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电影院的警报突然响了,人们开始向外跑。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一次是否就是真的要遭到袭击。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电影院里空空的,只有我一个人仍旧坐在位子上看,看得入了迷。我有点不知所措,回头看着放映室,叔叔站在放映室里,朝我挥了挥手,意思是说你继续看。就这样,空荡荡的电影院里只有屏幕和一个孩子一个放咉员。我一直看到字幕走完为止,我很感激他,回头看叔叔,他看着我,电影院里就我一个坐在那,那种感觉真是让我潸然泪下,好像整场电影就是在为我一个人放的!。也许是叔叔能明白电影对于我来说多重要。后来在建造玫瑰城堡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了叔叔。我在想他为什么知道我想看完片尾呢!他照顾了一个孩子对电影小小的感情,现在这个孩子长大了,我在自己修建的玫瑰影院里种了12一棵永不凋谢的玫瑰树其中就有送给放咉员叔叔的。

那个时候有很多事情我都愿意发生在电影院,正如前面所说的,似乎它不仅仅是电影的一个平台,同时是这个城市的舞台。记得那个时候无论是打架还是吵架、或者恋爱,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发生在友谊宫里。我至今都清晰的记得每一个人来到友谊宫的样子,一个小世界。在散场时,一个个走在下雪的边境小城的大街上,脸上带着满足和一丝不舍,我隐约还能听到人们踩着雪的声音,总之那段记忆是最纯真、最美好的。

记得我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农奴》。当时我很害怕,一直在手指缝里看完这个电影。还有印象最最深刻的电影就是《宁死不屈》。电影里面有一个姑娘叫“咪拉”。我对这部电影已经到达了疯狂的喜爱。我天天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个“米拉”,那个时候,我和她穿着一样的衣服,梳着和她一样的头发,在心里唱着主题歌。我见到了同学,不在说着“你好”打招呼,而是直接改口“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久而久之,同学都叫我“咪啦”。当时的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要战胜法西斯的战士,如同着了魔一般。那段时间看了《佐罗》,看到欺负人行为,心里觉得很不舒服。但是我是没打过架。

现在想想那会儿为了看电影还丢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个时候,看电影是一方面,进去拿三色大围脖占座。那个时候的电影院不是对号入座的,我就得早去占座。还有一次因为看电影被叫到了校长室,那是因为当时我和同学王华一起去看电影,她是个矮矮的女生,而我则是高高的个子,穿着军大衣,戴着帽子。我们一起走在街上总是相互挎着、搂着,居然被人误认为我是个男孩子,说王华和我正在谈恋爱。

经常在友谊宫看完电影之后,我就会和自己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去苏联烈士公园,然后在那里开始畅想自己长大后的理想,但是由于年龄还小,我们有时还是会害怕,但是大部分内心其实早已被电影情节感染了!对于自己人生的充满无限憧憬,现在想想这也算是在和天堂对话。在那段时光里,我开始了一些“人间”的生活。我上体校,看电影,我开始热爱自然,也开始在镜子里发呆。想如何跳进电影中

大概在2006年,中苏友谊宫,这个承载着我少年所有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的地方,就这么的被边境小城政府拆除了。我很难过,我写过两首诗给她。

中苏友谊宫

你不是砖和瓦

你是跳动的音符

你打开了我的视线

无数个孩子坐在你的怀抱

一动不动 全神贯注

无数个情感全在你的视线

或开怀大笑或泪流满面

多少次向你抱怨向你发火

是不愿你打出字幕上的再见

每当再见出现了,灯亮了,人散了

你看没看见11排11号向你投来眷恋的目光

这是几万人的心脏

不论在什么地方多少次和你在梦中相见

是哪个无情的导演要你和我们诀别

是哪个刽子手要把你送上刑场

你曾装载着别人的悲欢离合,今天是谁让你与我们分离

空旷的草原已经没有了欢乐

残忍的胶片只剩下最后一格

这一幕、这一格打出了再见

此时没有灯光、没有人散


友谊宫其实在那个年代是一个永远为孩子们点着灯的梦幻盒子,正义善良勇敢的航标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