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收藏】王羲之《丧乱帖》单字放大高清!

 旷世缘q33hh84b 2017-02-12


王羲之《丧乱帖》,纵28.7厘米,横58.4厘米。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王羲之《丧乱帖》单字放大
























王羲之《丧乱帖》单字放大



名称:丧乱帖

年代:原墨宝创作于东晋时期,现存世的为唐代双勾填摹本。

规格:纵28.7厘米,横58.4厘米,八行,五十九字。

类别:书帖。帖,今指从石刻上拓下来的墨迹,供鉴赏、收藏或临摹之用。古代则是指学者、文人或书法家在平常的生活中所写的信札、墨迹等。古代遗传下来的帖,本没有题名,后人为识别方便,就从帖中开头的几字中或选重要的几个字作为帖名。

流失时间:公元742年

收藏地:日本皇宫

流失原因:鉴真东渡时被带到日本


曲折经历


在存世的中国古代书法墨迹中,最为珍贵的当属“书圣”王羲之的真迹。而王羲之传世的作品,最精彩、最接近王羲之书法原貌的,当首推日本皇宫这件唐代勾填本的《丧乱帖》。它是王羲之给友人的书信,写此帖时的心情是“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书法行笔和心情融会贯通,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动的剧烈变化,把书法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说到《丧乱帖》不能不提到当时的社会背景。王羲之所处的年代,在政治上是比较混乱的时期,但在思想和精神上,却是比较自由和解放的时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应当说在艺术创造方面远胜于春秋时代。封建士大夫追求一种闲适淡雅的精神境界,玄谈之风盛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正是在魏晋时期这个空前庞大、酷爱书法诗文的知识分子群体中脱颖而出,从而跃上那个时代的艺术之巅,而他的艺术创作又充分地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高度和艺术精神。

《丧乱帖》是王羲之晚年的作品。在东晋政坛上,王羲之难以有所作为,也正是因为如此,思想的练达使他成为一名杰出的书法艺术家。此帖创作之时,他的老家山东琅琊地区正处于一场战乱之中。王羲之被迫离开北方,迁居南方。当他获知祖坟遭毁,痛苦不安,便给朋友写了一封短札,字体随情感而变,由行入草,一气呵成,这就是著名的《丧乱帖》。《丧乱帖》书法精炼老道,技法成熟,是难得的精品之一。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自东晋末,经南朝至隋朝,历经战乱,遗失、毁灭者甚多。家藏部分书法珍品被他的后世子孙所收藏,到了唐太宗时期,由于太宗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向天下购求王羲之笔迹,短短几年之内就得王羲之真书50幅,行书240幅,草书200幅,均藏于内宫。继太宗之后,高宗也承其趣尚。则天武后朝万岁通天二年(679),王家子孙王方庆将其家藏的王氏历代真迹进上给朝廷。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编为《万岁通天帖》,尽数呈交给了朝廷,而《丧乱帖》可能就在其中。

随着遣唐使频繁往来,唐代的文物制度也被积极地引入到日本,中国书法中最为优秀的作品被有意识地选择介绍供日本贵族阶层学习和鉴赏。唐天宝元年(742年)冬十月,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礼请大和尚东渡日本,向日本国传法。经过先后五次失败,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4年),经两个月的艰苦航行,66岁高龄的鉴真和尚终于到达日本,带去了我国先进的文化技术,其中就包括在当时备受推崇的王氏书帖。圣德天皇对鉴真东渡传法的行为十分赞赏,亲自授予鉴真“传灯大法师”的最高荣誉僧位,以表彰他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圣武天皇驾崩后,在他的祭祀目录——《国家献物账》中记载了当时的敬献物品,其中就有王羲之的书法《丧乱帖》。

此后,《丧乱帖》保管于日本皇室正仓院,它在奈良时期是圣武天皇生前的喜爱之物,到了弘仁年间(公元810-824)流失到民间,其后递传迭而不明。江户时代初期后水尾天皇时期(1611-1680在位),史料记载当时有王羲之书一卷从外部进献,水尾天皇把此书卷分割成三部分,将其中二幅收藏在自己的文库,另一幅赠给了第八皇子后西院。后来原存官库及置于身边的两幅失火,唯赠与后西院的一幅传世,即如今传世的《丧乱帖》。后西院驾崩后,为尧恕亲王所购得,他本来是妙法院的教皇,于是经该院保存至今。明治十三年(1880年),由妙法院奉献给皇室,并一直被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收藏。

而千余年来国内书家对此一无所知,因为从来没有任何著录和法帖汇编记载有王羲之的此帖真迹流传于世。一百年前也就是1892年,任驻日钦使随员的杨守敬在日本搜集散出的书籍字画,并摹成《邻苏园帖》,国内学界才眼界大开,真没想到世上竟还存有勾摹如此精良的王氏墨迹。但是一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丧乱帖》墨迹印刷品才传入内陆,真可谓是千年的新秀老寿星。

和《丧乱帖》同在一张纸上的还有王羲之的其他两个帖子——《二谢帖》和《得示帖》,它们都是王羲之的书信,被裱成一个立轴。“二谢”指陈郡谢氏兄弟,在《王羲之传》中,均有记载。王、谢皆东晋门阀世族,亦有姻亲之好。谢氏中与王羲之关系密切者,乃谢安和谢万,《二谢帖》应该是和他们之间的来往书信。和《丧乱帖》不同,《二谢帖》在宋徽宗所编著的《宣和书谱》卷第十五录有该帖目的记载,它的真迹早已失传,但却和《丧乱帖》被临摹在同一张纸上被带到日本。


国宝内涵


《丧乱帖》之所以受到众多藏家的推崇,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丧乱帖》采用的是双钩填墨的描摹方法,双钩的细线历历可辨,纤微毕肖,字的轮廓,纸被虫蛀损的痕迹,甚至是帖上徐僧权等人的题名,都忠实地一一勾摹出来,丝毫没有一般勾摹本通常所见的笔画轮廓不自然,行笔线路不明了的弊病。《丧乱·二谢·得示帖》神采外耀,笔法精妙,动感强烈。该帖为抒发作者悲痛之情的作品,故挥洒淋漓,流畅不羁,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也是其欹侧之风的代表作品。

《丧乱帖》全文8行62字,风格近似于王羲之的《频有哀祸帖》,然而该帖的结字转折更为圆活流畅,字峰变化更甚,墨色枯燥相间而出,整个书帖由行至草,到纸末行笔更为快疾,充分表达了作者悲愤难言之怒。该帖全文如下: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该帖是平时来往的书信,就有信笔而书的特点,由此而决定了该帖的笔法比之其他更加率意、天然,突出了笔法的精深造诣。帖中笔画有方有圆,有粗有细,或温润、含蓄,或厚重、老练,或轻灵、秀气。另外,笔画里面有直有弯,直笔劲健直挺,弯笔画成弧线,柔和、优美。细看任何一笔,均妥帖得宜,无论运笔如何多变,无一败笔,如第四列的“当”字就多有转折,但笔法不乱。当然,这些笔画也是交叠使用的,有时同一个字里就有多种笔法同时存在。

在结体方面,糅合了魏晋笔法线条中的“扭转”、“裹绞”和“提按”、“顿挫”位置不固定的特征,基本上采用往左倾侧之势。无法从笔画中看到每个字的起笔,仿佛处处起笔,意断神连。其中的横画右端上提,竖画下端往右偏移;字的右上角往上突,左下角往下坠。“势如斜而反正”,看似不稳,其实很稳,显得生动活泼而不呆板。有些字虽然潦草,但仍不失其结体的和谐、美感。

在整体的章法方面,由于是书信,所以更为率意,动感更强,字与字的连贯性也比较好。从整体看,是由静向动、由徐趋疾、由整变“乱”的。书写速度前后有所变化,首列似是缓慢的,写得稍规矩,从第三列开始加快速度,到第七、八列便运笔如飞,最后的两个“顿首”均合为一字,已是急匆匆不暇顾忌了,表现出“不知何言”的激动与感慨。这是王羲之书写时逐渐进入动情状态的表证。充分让人们感悟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这一艺术法则。

既然是书信,就有信笔而书的特点,随手拟就,故书逾见率意、自然。不过仍可见出笔法的精深造诣。《丧乱·二谢·得示帖》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也是其欹侧之风的代表作品,历来为书法学习者所重。


国宝价值


王羲之的字帖如今存世的仅20多幅,几乎都被证明是后人摹本,因此都能看到勾描填墨的痕迹,《丧乱帖》最具晋时的笔风古意,又因世人绝少得见原件而真摹难辨。当《丧乱贴》印刷本从日本流入国内时,徐森玉先生就极为赞美此帖,认为是王羲之至精至美的真迹。正如已故上海博物馆馆长汪庆正所言:“世间如果真要有王羲之真迹的话,《丧乱帖》就应该是唯一的墨宝了。《丧乱帖》也是存世王氏书迹中最为精良、地位至高的一幅。

韩玉涛曾在《王羲之〈丧乱帖〉考评》一文中评论到,此帖有四处其它所不能及到的地方:第一,此帖本身就是一篇优秀的杂文,区区八行,五十六个字,但具备了太史公抑扬顿挫之美;第二,此帖字势雄强,是王右军之真面目,是真正的右军风骨;第三,《丧乱帖》兼备雄强和惨淡之美;第四,此帖表现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过程。因此,《丧乱帖》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远胜《神龙兰亭》。


回归难题


从1934年国人得知王羲之尚有绝佳的摹本存世,能亲眼目睹《丧乱贴》成为很多书法大家心中遥不可及的梦,著名的碑帖专家——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为了能够一睹它的风采,从1984年到2003年间曾东渡日本十多次,终究未能如愿。但是他由此萌生了借展的念头,在最初萌生这个念头时,还觉得是“不大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最终在2006年3月13日促成了《丧乱贴》回家展览的有关事宜。此事经过东京东京国立博物馆副馆长西冈康宏的极力撮合而成的。早在2002年参加来参加“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的学术研讨会时,上博就提出了借展《丧乱帖》等重要书法作品的建议。但是,这个重要的瑰宝在日本也几乎没有展出过,更不要说远涉重洋了。长达几年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多次劝说宫内厅将《丧乱帖》拿出来展览。最终同意在中国举办展览,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报恩,毕竟日本文化和生活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

像这样通过早期文化交流到达日本对珍品,回归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丧乱贴》能如此长久而完好的流传至今,和日本皇室的精心保管不无关系。中国几经战乱,每一次朝代的更替几乎都有无数珍宝被战火所毁,特别是清朝后期的战乱更是让无数的奇珍异宝流落他乡,不知所踪。日本战乱较少,加上中国和日本文化源远流长,如出一宗,对书法的爱好更是过犹而不及。让千年来已经属于日本的收藏珍帖回归,更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同类国宝


《孔侍中帖》,由东京前田育德会收藏,被列为日本国宝,同为唐代传入日本的王羲之书法摹本。全卷由“频有哀褐”、“孔侍中”和“忧悬”三札组成,各为三行。接帖之处有“延历敕定”之印,既为流入日本的确切时时,又示出自唐摹。《孔侍中帖》在褚遂良《右军书目》中有记载。此帖尚有八分遗韵,行笔活泼中带有凝重之感,章法结体显示出欹侧取姿的特色。

《平复帖》,由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它是唐代著名书画家陆机的作品,虽长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却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朱印累累,满纸生辉,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南北朝时期,正是汉字字体从隶书朝楷书演变的关键时期。虽然后人的很多佛经里已经出现了楷书化的字体,但是这些楷书化的字体并不是绝对的楷书,在这些作品上,有浓厚的隶书遗存。陆机的《平复帖》能够体现出字体演变关键时期的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王羲之《丧乱帖》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王羲之《丧乱帖》单字放大图片(无水印),请按下列步骤获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