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7观察 | 资本催熟下的VR行业 冷和热都只是资本的事

 控影 2017-02-13

  

VR产业在元年中轰轰烈烈的过去了。旁观者一定会感到热,因为某家公司进了VR行业已经不是新闻,谁没踏入VR行列才是新闻。因为中国是世界上VR普及率最大的国家,华强北的VR产品在某宝上基本论斤卖。可是呢?从业者对于这样的眼光似乎感到的永远是一副焦虑的状态。因为昨天一伙人还在公司埋头做游戏。明天公司就变成了VR公司。而上市企业离布局VR之间就只差一场发布会!做生态的公司太多了,开发者显然都不够用了。这当然不是最遭的,因为只要资本一遇到寒流,冻死的十家上市公司里,有九家是VR公司。你怕吗?这恐怕是每个从业者最不愿预见,但大概率总在头上悬着的一把剑。


资本催熟VR行业


日前,Digi-Capital发布了一份关于2016年AR/VR的投资报告。据统计,去年投资VR/AR初创公司的金额达到23亿美元,比2015年的7亿+美元多出3倍。在12个月内取得了300%的增长,令人印象深刻,更不用说在如此发展初期的市场中取得的成绩。



纵观VR行业这轮的热潮。首先看到的定然是资本的注目。很多创业者都曾表示,是小扎20亿美元收购Oculus,所引发的VR创业潮。首先是在资本市场上火热,其次才带动了VR设备的创业风潮。到2016年年底,VR市场开始变得拥挤,产业急速扩张可能酝酿一定风险。产业变现的路径较长,现金流风险一直存在,并且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放大。VR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使命,但半年内就被资本催热了。



很多原来没有做过或者不了解VR硬件的,看到VR概念很火,就参与进来。根本没有注意到VR的产业链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没有考虑到背后的技术要求。目前国内VR市场的大部分硬件设备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停留在可以用,但体验不好的阶段,而画面延迟而带来的眩晕感一直都在。由于前期研发成本不是特别高。很多VR创业企业都在追求短平快地获得融资。国外出了新的产品就去模仿,真正潜心做底层系统技术开发的很少。但是从2017年CES展会上的情况来看,在众巨头失语,新技术没有什么可模仿的情况下。定将让一些山寨公司出现卡顿现象。到时一看便知是谁在裸泳。


与内容互硬件怼


目前,HTC、Oculus、Sony三大头显在中国市场的售价都在3000千元以上,虽然这些头显的体验会明显比较好,但是这个价位对于消费者来说还过高。与国内市场的廉价头显相比。这是与国内VR技术研发水平实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反观HTC、Sony、Oculus外形和技术核心方面都要比国内发展得更早、更先进,研发团队的技术积累都比国内要强。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企业在VR技术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开源化,也就是将部分VR技术公布出来,然而这也给了国内部分VR厂商投机取巧的机会,正如许多厂商照搬照抄GoogleCardboard的开源方案一样。国内做硬件的厂商大都照搬Oculus的源代码,可代替性很强,并且都没有自己的核心算法。


而这些国内VR厂商恰恰利用大部分消费者对VR产品的不了解以及好奇心理,以及高级头显难以承受的价格,便开始照搬照抄国外开源出来的技术方案,制作低门槛、廉价的VR设备,甚至与VR相似的全景视频设备。对于这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VR厂商来说,虽然他们可以凭借VR的热潮,利用这些低端VR硬件技术忽悠投资者和消费者,赚到一笔快钱。但是也使得消费者彻底放弃了对VR的兴趣,有七成以上的体验者表示对体验效果不满。



无非是想利用市场的追捧热潮,获得资本上的支持与投入,让自己的估值抬高。这些公司中大多数都会失败,只有小部分会获得成功,但这种成功只是资本上的,并不是VR技术上的。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众多硬件商表示:目前迫切需要的是VR内容,没有好的内容,硬件设备也没法卖出去。而目前普通消费者所能找到和使用的VR视频资料和游戏非常少,这直接影响了硬件的销售。



当然这确实在理,不过对于内容制造商来说,即面对相当大的难题。就拿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游戏和视频来说,拍摄成本和制作成本都非常高。在国内4分钟的宣传片造价就在60万上下,而国外则更高。只有5分钟的《HELP》,每分钟就需要花掉100万美元的造价。对于游戏开发商来说,他们也面对同样的处境。而且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可借鉴的经验并不多,还有更多的试错成本在等着这些内容制造商们。


资本理智后VR很难过


今日风光无限,明日悄然不见。倒闭,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在VR行业中,一个创业团队倒闭的速度甚至都快到来不及说再见。早在Fackbook还未收购Oculus时,Vrideo就已经存在,他们用200万美元的融资搞定了70万的用户,Vrideo官方表示这相当于一个手机APP 2亿的安装量。但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倒闭的命运。



就在前不久,曾经扬言要把西雅图打造成为美国虚拟现实中心的EnvelopVR倒闭了。EnvelopVR成立于2014年,是最早一批的VR初创公司,EnvelopVR旨在将传统Windows桌面体验带到VR之中,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应用程序。并吸引到了不少高知名度的VC,其中包括Madrona和GV,总共融资达750万美金。 对于倒闭原因,该公司的执行总监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45届年度经济预测会议中表示,自己是在错误的时间推出了错误的产品。我们入局已经三年了,而且VR还没有明显的市场。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策略、时机和所有这些,我们可能需要再等两三年之后才能执行我们的大战略。



当然这些事,不只是发生在国外,有媒体统计有70%的硬件商已经关门。而对于线下体验店来说,这个数字也在逐季递增。在资本趋于理智的当下,2017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其实结论很简单


VR作为一项新技术,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关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发展推动行业发展的结果。与前两次VR行业的热潮失败相比,这次VR的产品从设计和价格已经能被消费者所接受。然而,随着VR应用不断与各行业产生深度的联系,VR技术的发展显然已经无法跟上与其应用深度结合的速度。


国内VR行业之所以会受到如此热捧,并不是因为技术推动的结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推波助澜的催熟。基于资本力量的发展,显然没有足够的力量让这项技术产生持久的前进动力。基于资本的力量将VR推送到用户面前的时候,用户感受到的却是一种与资本传递给他们的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发端于技术的驱动力远比发端于资本的驱动力来得强烈,它多数情况下是在向用户传达一种概念,而用户真正感受到的却是和这个概念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真实体验与虚假概念之间的差距,让VR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造成一个巨大的期望落差鸿沟,而以资本驱动的企业通常又会忽略用户体验方面的重要作用。等到用户对于VR技术失去信心,用户的流失便会成为现实,而资本随着用户的不断流失同样会开始撤退,最终VR会变成一个真正的概念,而缺少对于用户体验的真正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