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语音音素,以一定顺序包含若干辅音(≈声母)、元音(≈韵母),并可能含有重音、声调、儿化等语音因素,对应于某个语义单元。如果该音义组合中某语音因素发生部分改变,相应地使该语义单元也发生部分改变,则姑且称之为音义组合中音、义的牵连变化。这种牵连变化存在于汉语、英语等不同语言中,并且似乎是不同语言有共性,因而也应有某种同源性的一个例证。 汉语中的例子 扇(shān)风的扇是动词,扇(shàn)子的扇是名词,但它们语义相关,对应于某个共同的语义单元,都有shan这个共同的音素组合作为语音载体,以声调的不同来区分词性的不同; 称(chēng)是动词,秤(chèng)是名词,二者写法不同,但它们有语义关系,且都有cheng这个共同的音素组合作为语音载体,也以声调的不同来区分词性的不同; 转(四声)、转(三声)的声调变化,表示了语义上的较细微区别; 买和卖二字则只以声调的变化来代表动词词义的截然不同; 老子(zǐ)和老子(zi)是两回事; 还有很多类似情况,翻汉语词典不难发现。 英语中的例子 candle蜡烛是名词,kindle点燃、照亮是动词,二者读音之间只有一个元音的区别,其余都相同,在语义上也密切相关; foot,feet分别是脚的单数与复数形式,语义当然属于同一单元,只有中间的元音发生了变化;类似的名词变化还有不少; begin,began,begun分别是“开始”的动词原形、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形式,重读音节元音的变化对应于时态、语态的变化,其余部分保持稳定;类似的不规则动词还有不少。 还有一些英语词汇,以重音音节的位序变化来表示词性的变化,如import(重音在前为名词、在后为动词)等。 德语中的例子 德语名、动、形容词等的变化比英语复杂许多,例如动词现在时的人称变化:滑音(换音)——ich lese/spreche我读/说,du liest/sprichst你读/说,er / sie / es liest/spricht他/她/它读/说,wir lesen/sprechen我们读/说,ihr lest/sprecht你们读/说,sie / Sie lesen/sprechen他(她、它)们读/说,以元音e“滑”向i或ie表示人称的改变;还有“变音”,这里不多罗列了; 综 述 据信,在俄、日、韩等其他语言中均有类似现象。 综上所述,在音义组合的牵连变化中,音变可以是声调或重音改变,可以是元音变化,可以是辅音变化(暂未举出例子),等等; 所对应的语义变化则可以是词性的改变,可以是名词单复数的变化,可以是动词变位,等等;因此,音义组合的牵连变化,不论音变还是语义变化,都不很单纯,而是多方面的,值得学者花些功夫,深入考察这种牵连变化的规律性。 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多少利用了这种规律性,使语言变得简单易学,这集中体现在世界语相关词表中。由表中可见,横、竖分别相关的这45个词很常用,很重要,它们在英语、德语等中的对应词汇的变化缺少规则,而这里的45个词则实现了音、义组合的严格对应、高度规则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