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有品位的教师”?说“有品位”,应是有温度的,“爱在学生”;说“有品位”,应是有厚度的,“‘读’领风骚”;说“有品位”,应是有深度的,“‘研’见为实”。 有温度,爱学生。有爱,才有教育。学会爱自己的学生,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 学会微笑,传递真情。常人说,世间最美丽的笑就是微笑。微笑,是一种心态,一种阳光心态。微笑是一种力量,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魅力。 教师要学会微笑——特别要关注教育生活的三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走进教室的刹那,笑迎学生。作为教师,无论你受了什么委屈,一旦步入教室,微笑是唯一的表情。微笑为整节课营造了温馨的学习氛围。 第二个细节:课堂提问的刹那,笑迎学生。提问,是交流,是探究,也是检测。微笑就是传递一种信心,让我们的学生感受你的信赖,为思考、回答问题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微笑就是传递一种期盼,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真情,说错说对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勤于思考,敢于表述。 第三个细节:笑迎犯错的学生。人生在世,孰能无过?犯错是人的生活常态。犯错有时也是人生的财富,因为人生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修正中度过的。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所以,在教育犯错的学生时,教师首先要笑脸相迎,宽容他的犯错,让他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 笑迎学生,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教育方式;而且,让我们的学生也学会了微笑,微笑在复印,微笑在传递,真情在荡漾。 诗意课堂,幸福学生。课堂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校园生活;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课堂是教师成就生命价值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难怪叶澜教授感言: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生命价值在课堂得以升华。 怎样才能做到“诗意课堂”? 第一个方面:更新观念,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鼓励学生表述己见。 第二个方面:精心备课,注重三个意识:重点意识、方法意识和效果意识。 第三个方面:差异善待学生。在确保绝大数学生参与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倘若有人奢望“大家都掌握”,那其实是“自欺欺人”。如能做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已是“最高境界”。也许只有这样,每一位学生才有可能快乐着幸福着上课。 有厚度,“读”领风骚。 读书,理当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常读书,会读书。 常见的阅读方式有三种。 专题式阅读。一段时间集中读一类书,围绕一个专题读,容易“读得快”“进得深”“悟得多”。 任务式阅读。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带着问题读。这种阅读“指向明”“有时限”“效率高”。 休闲式阅读。用“快意阅读”丰富生活。这种阅读“涉猎面广”“兴趣浓厚”“快乐感强”。 常见的阅读途径也有三种:“与书本为友”,阅读经典名著,汲取文化精髓。“与报刊为师”,阅读报刊杂志,摄取教育前沿信息。“和网络为伴”,阅读网络媒体,涉猎时代信息。教师的阅读,要读出教育的知识,读出教育的思想,读出教育人生的感悟,读出教师的个性,读出一个大写的“人”。 有深度,“研”见为实。 教育过程是充满着变数和多样性的过程。教育理论家查有梁说过:“研然后知美。知美,然后能自创也。”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却往往能成为名师。” 研究,是教师的一种事业需要。一般来说,研究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个体研究,一是教师群体研究。 教学反思是个体研究的主要方式。反思的内容主要是经验的反思和教训的反思;反思的方式主要是写反思日记和写教育故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既有鲜活的教育情境,又有独到的理性分析,更有真切的自我剖析,专业素质在不断循环的“扬弃”中提升。 教师群体研究主要有三种形式:聚焦学科,“备课组协同研究”;聚焦学生,“班级协同研究”;聚焦问题,“课题协同研究”。有平台,才有空间;有互助,才有合力。教师在群体研究中携手进步,共同发展。 徐孝国摄 (《师道》2016年第9期 陈秀君 文) 2016年合订本已出下半年本,欢迎与上半年合订本一同选购。
发行电话:620038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