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身贯注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生活-快乐 2017-02-13

全身贯注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2016-05-16 10:18:18)
标签:

杂谈

不管高考的考纲上罗列了对学生怎样的五花八门的能力的考查,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表面花样迭出的能力都是建立在一个孩子“全身贯注”的基础之上的。

全神贯注的意思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精力高度集中。

全身关注度的前提是内心的宁静,不为外界任何诱惑所动。


经常观察学生上晚自习的情景,不同的孩子表现截然不同。

有的纹丝不动,凝眉蹙目,那专注的神情令人感动。他表面静如雕塑,内心的思考却翻江倒海,每逢突破极致豁然开朗之时,脸上就会露出浅浅的略带自豪的微笑。此时此刻,他享受到了思维的快乐,体验到了这人世间最奢侈的思想幸福。

有的则痛苦不堪,脑袋左摇右晃,小腿踮来踮去。老师只要不在,他就会趁机和左右前后的同学搭话,抑或长时间目光呆滞,神游四海。有的能整节课都在拆装手中的笔,拆开装上,然后再拆开。有时就擦眼镜,面巾纸用了一张又一张,擦完镜片擦镜框,擦完镜框擦镜腿,直至把眼镜擦得锃明瓦亮;再不就拿着感冒药的说明书看上一节课。更有甚者,表情鬼鬼祟祟,教材下面压着自己的隐私日记本,貌似做作业,实则抒发感情呢。你进一步跟踪观察这些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干什么事都三心二意,坚持不了多久。

全身贯注的本质是思维的耐力。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所谓的精英人物,无一不是在所从事的领域投入大量时间,刻苦练习成就的。

假设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每周工作五天,完成一万个小时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日常中有很多聪明的孩子的确智商胜人一筹,反应快特机灵,可就是坐不住,内心惧怕宁静,于是也很难取得大的成就。

内心安详的孩子外在稳健扎实,谦虚低调,给人稳如泰山之感;内心烦乱的孩子外在浮躁不安,容易骄傲,令人不够放心。

深入钻研之下,伴随人的思维逐步升级,人就会感受到莫大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必将转化成继续钻研的动力。外人看到这些精英数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情会感觉他们很累,其实不然,他们的创造使得他们的精神非常富有,而且乐在其中。这种愉悦属于自我价值实现的顶级享受。

做事情浅尝辄止之人则永远感觉心烦意乱,因为他们的忙碌大多是体力,与脑力创造无关。因为不善思考,脑洞从未打开,身体忙来忙去,这才是真正的疲惫。没有兴趣只有压力的生活枯燥单调。


而能否做到全神贯注的关键是孩子能不能在一件事情上突破自己,这件事情不一定是学习,也有可能是弹钢琴,画画,或者打台球。这里必须要剔除天赋的因素,天生的东西不能算作后天的努力。丁俊晖虽未上过学,在台球场上日复一日地苦练同样练就了超凡的全神贯注的能力。你能想到的所有各行各业的精英都是如此,他们只是从事的领域有所差别,但共同点就是做事情都能全神贯注。


这些人的气质都一样,脸上的表情刚毅不阿,目光如炬。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而只要具备了全神贯注的能力,一个孩子才算真正培养成才,接下来,只要找准自己努力的人生方向,就能一日千里,终成大器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一个孩子渐渐拥有超强定力,收获全神贯注的能力呢?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要让孩子敢于尝试。只有尝试才有思考的体验,体验才是一个人不可替代的人生财富。放手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绽放属于自己的智慧之光。

第二,要及时鼓励。前进之路上难免遇到挫折,难免气馁失望,老师要及时鼓励,让孩子在曲折中持之以恒,守得云开见日月。这个煎熬的过程在全神贯注的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

第三,惩戒不当的行为习惯。有些在课堂上不该出现的行为必须制止,不单单是为了提高成绩,而是为了提高教养。不允许讲话的时候就绝不能讲话,不允许玩手机就绝不能玩手机。这不是单纯严厉,而是一种毅力,一种坚持。

全神贯注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达到深邃的境界,并逐渐收获快乐,乃至幸福。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