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越王勾践,曾败于吴国,被迫屈辱求和。返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打败吴国,迫使吴王夫差自尽,留下一段佳话。 无独有偶,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曾发生过卧薪尝胆的故事。 神圣罗马帝国旗帜 众所周知,罗马天主教影响力在欧洲无处不在,影响每个欧洲人的衣食住行。神职人员希望教权至上,所有世俗政权都要臣服于罗马教廷,而世俗国王和领主则认为教会应该完全服从世俗政权领导,教会和世俗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种环境下。 故事主角: 亨利四世 主人公A: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0年出生,幼年曾经被科隆大主教欺凌,夺回权柄后,致力于加强皇帝的权力,认为神职人员应该由世俗领主任命。 格里高利七世 主人公B:格里高利七世,1020年出生在一个鞋匠世家,是最有作为的几位教皇之一,一生致力于提高教会的道德权威和建立神权君主专制政体,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 从人物介绍上我们就能看出来,两位主人公都是强势人物,绝对是针尖对麦芒, 格里高利七世坐拥前辈政治遗产,首先发招,抓住亨利四世镇压内乱,无暇兼顾教廷的时候,派特使控制各个教区,并于1075年发布《教皇敕令》27条,宣称:“教皇有权废黜皇帝”;“教皇有权解除人民对邪恶统治者效忠的誓约”,“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教皇可以命令臣民控告他们的统治者”;“教皇永不受审判”等。 亨利四世在内乱平息以后,还以颜色,召集26位德意志和北意大利的主教在沃尔姆斯(举行宗教会议,宣称格里高利七世是一个伪僧侣,宣布废黜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但是,效果糟糕,响应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众更对国王的行为深感不安。 格里高利七世立刻采取报复手段,使出了杀手锏,革除了亨利四世教籍(没有教籍意味着没法得到上帝的救赎),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西方人发誓效忠都是对着上帝)。格里高利七世到底是一只老狐狸,一招击中亨利四世软肋,亨利四世成了众矢之的,神圣罗马帝国内的一些诸侯闹起了独立,一些少数民族也借口发起了叛乱。格里高利七世还不罢休,决定与闹独立的诸侯会面,给予他们合法地位,亨利四世杯具了。 在这种形势下,亨利四世自然只能服软,去向教皇悔罪。当时格里高利七世没在罗马城,而是在与叛乱诸侯会面的路上,亨利四世与格里高利七世在一个寒冬,同时到达了一个叫做卡诺沙的地方。 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赤足披毡,恳求教皇接见。 格里高利七世这个鞋匠的儿子,摆足了姿态,硬生生让出身高贵的亨利四世在雪地里站了三天三夜,最后亨利匍匐在教皇面前,展开双臂,使全身呈十字形,向教皇泪流满面地忏悔自己的罪过,然后呈上自己服从教皇权力的保证书和宣布撤销关于废黜教皇法令的命令书。格里高利七世洋洋得意,这才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此次事件在西方历史上被称为“卡诺莎之辱”。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国内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将反对他的诸侯一一平灭,格里高利七世这下子傻眼了,他知道亨利四世肯定会找他报仇,于是故技重施,再次开除亨利四世的教籍,亨利亦再度宣布废黜教皇,并任命一名敌对教皇克莱芒三世,随即亲率大军攻进罗马,格里高利七世逃出罗马,最后客死他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