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世纪第一位被迫向教皇下跪求饶的皇帝,与教廷曲折争斗的一生

 灯下悦读 2020-03-16

如果在中世纪做一个势力排名,毫无疑问的,教皇国肯定排在第一位。中世纪无论是贵族领主,还是国王皇帝,仿佛走马观花一样,更替得让人眼花缭乱,唯有教皇,始终紧紧捏着手中的权势,并越来越大。从法国国王丕平献土开始,教皇逐渐掌握了世俗的权力,直至后来的教皇“万皇之皇”英诺森三世,以及宗教裁判所的出现,整个欧洲都处在教廷极端统治的阴影下。

将教皇权势推向顶峰的是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他被称为是历代教宗最杰出的人物,他主导克吕尼运动对教会进行改革,让教廷的权势一时显赫。但格列高利七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迹是,他逼迫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向以他为代表的教廷下跪忏悔,这就是著名的“卡诺莎之辱”。这事件也拉开了神权与皇权激烈斗争的帷幕。

亨利四世是萨利安王朝的第三位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罗马帝国皇帝。他年幼时父亲意外去世,自小便被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劫持,胁迫交出政权,这让他对教廷充满仇视。亲政后他致力加强皇帝的权力,但当时皇权衰弱,强大的贵族领主自然不愿意服从统治,于是爆发了萨克森叛乱。为了镇压叛乱,亨利四世只能向教廷妥协并支持教会的改革。

叛乱被镇压后,亨利四世开始在主教的叙任权上与教廷发生激烈的冲突。叙任权的斗争是教廷试图摆脱世俗政权的控制,从而使教皇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的统治者之上。最后的争斗以亨利四世的失败告终,他被开除了教籍,并且之前被镇压的贵族领主们也都站了出来,反对他王位的合法性。雪上加霜的是,国内的民众也因为国王被开除教籍,而拒绝对他帮助。

为了挽回民心和控制权力,亨利四世派出了使者请求教皇恢复他的教籍,但被格列高利七世拒绝了。面对严峻的形势,无路可走的亨利四世,最后作出了一个让他屈辱的决定。此时的教皇正在意大利马第尔达伯爵夫人的卡诺莎城堡,他与妻子儿女,穿着忏罪服,冒着严寒赶到卡诺莎城堡,他们赤足跪在城堡第二层院子的雪地上,痛哭流涕以求宽恕。足足等了三天,才换来教皇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

恢复教籍后的亨利四世,最后在国内的斗争中占据了优势,他后来曾三度指挥军队围攻罗马的教廷,并占据了罗马,他废黜了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然后任命了一个新的教皇。但亨利四世与教廷的争斗并没有结束,这个斗争一直维持到他突然的去世。这一个希望“上帝和平”的国王,却一生都在与教廷作斗争,而在他离开人世之前,他却又宽恕了自己所有的敌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