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都有自己的故事,从故事中能看到成功不是没道理的 1马云的阿里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想起当年的决定,依然自豪。 1984年马云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因专科分数差本科线5分,而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幸运的走进大学校园。毕业后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办起了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700元,而房租2000元。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也坚信只要做下去就有前景。一个人 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进货,卖礼品鲜花,以原始的小商品买卖维持运转。两年时间,如马云所愿,海博已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初次下海,马云知道,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94年底,马云听说互联网,95年去美国接触互联网,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而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马云请人做了自己翻译社的一个网页,3个小时收到4封邮件,这意味着什么,敏感的马云清楚: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马云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毅然选择下海。但是对自己的想法,朋友不理解,马云选择尝试。95年4月,马云凑了2万块钱,一个“中国黄页”公司开张了,专门给企业做主页,不到3年,马云就轻松赚了500万,并在国内打响知名度。97年挥师北上,加入外贸部,这个经历,让马云知道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学会宏观思考问题,不再是井底之蛙。 99年马云重返杭州,介入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是从最底层的市场打滚出来的,深知小企业的困境,“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互联网是穷人的世界,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而小企业什么也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9月,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致富之门的引路人。 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预见性,如今有人不知阿里,但谁人不知淘宝?马云,看似狂妄,实则精明! 2马化腾的QQ 马化腾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去了华润深圳润迅公司 ,开始做编程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该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1998年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创业初期,因为仿照ICQ开发的OICQ抢了很多ICQ的用户群,后来ICQ公司通过法律途径,最终判定腾讯败诉,停止使用OICQ这个名称,并归还OICQ域名给ICQ公司,同时赔偿了一定金额的费用,自此腾讯便使用了QQ这个名称。 只懂技术钻研,不懂市场和运作,拿着产品去推销,总是被人拒之门外。软件卖不掉,而用户在增多,很难维护,四处筹钱,获得国外风险投资,开始步入正轨。 务实和专注,永葆激情,求知若渴;要快速思考,坚定执行;要关注战略、速度与细节,亲力亲为。不断发现不足,一天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就会引发口碑效应。资源只是加法,产品力才是王道。 马化腾在模仿间不经意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为中国人创造了全新的沟通方式! 成功者的故事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不难发现,很多人初始都在一个起跑线,遇见机遇,成功者有敏感的神经去把握,去决策,去行动,去实施。而有的人就会畏缩,瞻前顾后。困难必不可少,你是迎难而上,还是退缩甚至放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再多而在精,专注领域,你也会成就巅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