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课笔记-孙树梅】探密儿童血液移植病房之感控实践

 陈玮642 2017-02-13
探密儿童血液移植病房之感控实践

  整理: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陈少梅

  审稿:王超 杨晓帆


  前文孙树梅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做好骨髓移植病房外部生活环境的基本设计和流程。那么,如何进行管理,如何使患儿体内环境净化,对于感染的挑战如何应对,孙老师都给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于自净:

  严格入室管理,加强患儿和工作人员、污物的过程监控,不可逆行。

  1、工作人员流向

  缓冲间-更衣室-清洁走廊-缓冲间-洁净走廊-洁净病房。

  2、工作人员入室要求

  控制入室人数,患有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可进入空气层流病房工作。进入缓冲间后,外衣及随身物品不准带入洁净病房。

  更换拖鞋进入浴室,剪短指(趾)甲,清洁洗澡,穿灭菌工作衣,戴无菌帽子,用生理盐水漱口后戴口罩。

  外科手洗手方法洗手。

  工作衣每日更换1次,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有污染时即刻更换。

  3、患儿的流向

  患者须由专用通道进入清洁电梯→药浴→清洁走廊→过渡病房→洁净走廊→百级层流病房(只能在单独的病室内活动,在未解除无菌保护性隔离前不能走出病室)。

  4、患儿体表无菌化管理

  ※体表净化

  禁止佩带饰物,在普通病房清洁牙齿,剃除头发、腋毛、体毛,剪短指甲及清洁洗澡。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导管口予无菌薄膜覆盖后,再予3~4块无菌纱布覆盖导管周围皮肤,保持局部密闭、无菌。

  ※其他腔道的护理

  用生理盐水漱口、消毒棉签清洗双侧鼻腔及外耳道、抗生素眼药水滴双眼。

  ※药浴

  在药浴室行1:2000洗必泰浸泡20~30分钟,注意皮肤皱摺处皮肤。药浴完毕后予无菌毛巾擦干全身,穿无菌病号服,更换消毒拖鞋,戴无菌口罩、帽子,由工作人员带入病室,病人双手勿触摸其它物品。(若有无故出室者,要再次进行全身药浴方可入层流病室)

  ※日常护理

  0.5%洗必泰浴液泡浴2日/次。坐浴1日/次,口腔护理4次/日,擦拭鼻腔、外耳道、滴眼、滴鼻4次/日。

  ※胃肠道净化(胃肠道除菌)

  无菌饮食(所有食物经微波炉消毒后)经传递窗进入,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

  ※医疗废物的管理

  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减少污物在室内停留时间。运送流程:病房-清洁走廊-医疗垃圾存放间-污染电梯。

  如何严把质量标准,实行持续质量改进?

  ※细节决定成败

  加强人员、物品、设施和设备过程的监控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定期检查环境消毒灭菌措施执行情况,消毒药械、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监测,确保层流病房环境管理符合标准。

  ※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标准,规范培训

  可参照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和标准,结合我国国家现有的管理规范制定血液病患者移植病区的制度。

  ※积极探索和创新,重在防控常见部位的感染

  如对肛周清洗应采用冲洗的方式,每日3+X次(X为大便次数)和便后坐浴(严格控制高锰酸钾浓度、约40度的温度和时间10分钟)有效降低了肛周感染的发生率。

  ※必要时每半年停仓一次,彻底检修、消毒。

  感 悟

  骨髓移植病房是给血液病患儿带来新生的“产房”!

  在承受“脱胎换骨”的痛苦煎熬中,移植的孩子,由于各种侵入性操作、广谱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以及免疫系统和造血功能的进一步损伤等原因,极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口腔粘膜、泌尿道、肛周等部位的混合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甚至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及结核杆菌等,其感染症状、体征常不典型,一旦感染发生,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非常高。

  如何减少骨髓移植病人围手术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髓移植成功率,这是目前骨髓移植面临的巨大挑战。

  严格的区域划分和医疗流程的单项活动(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和流经路线),既充分考虑患儿室内的舒适性和隐蔽性,又能给患儿达到全方位的保护效果。

  这是孙树梅教授对骨髓移植病房的建筑设计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将对未来实施骨髓移植病房的标准化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一定的指导作用。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我们脚下!

  图文编辑:刘欢

  审稿:孙庆芬 赵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