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的类型按胚胎发育及病理解剖部位不同可分为继发孔未闭、原发孔未闭、共同心房及卵圆孔未闭三型。其中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继发孔型房缺。 房缺位于卵园孔部位即中央型或称II孔型;位于下部分与二、三尖瓣环相连处,称原发孔型,或称I孔型;位于上、下腔静脉进入右房的位置称腔静脉窦型;位于冠状静脉窦称冠状静脉窦型。 继发孔未闭型房间隔缺损是房缺中最常见的一种,缺损部位距房室瓣较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发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继发房间隔发育障碍,二者不能融合。根据继发孔存在部位又分为四型: ①中央型: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总数的75%以上。绝大多数病例缺损为单发性的,呈椭圆形,长约2~4cm,位于冠状窦的后上方,周围有良好的边缘,尤以上部更为明显。缺损距离传导系统较远,容易缝合,效果良好。但个别病例的缺损,可呈筛孔形。 ②下腔型(低位):位置低,与下腔静脉入口无明显分界。又称静脉窦型缺损。 ③上腔型(高位):位于上腔静脉开口的下方;常伴有右肺静脉畸形,引流入右心房或上腔静脉。 ④混合型:高位与低位缺损同时存在。 了解房间隔缺损的分型有助于制定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病变类型、性质、程度全面了解。房间隔缺损在早期无症状,活动与常人一样,直到青年时期才会出现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四十岁以后症状逐步加重,出现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 导管关闭房缺的方法有几种,大多要求房缺小于2cm。中到大的房缺需手术治疗,疗效亦是十分令人满意的,目前心外科为其开展小切口手术,或心脏不停跳修补房缺,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 日志原文: https://home.babytree.com/u/u10894072979/j/12726297 |
|
来自: 流年梦vdw3o9z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