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历史特点类解题技巧

 昵称15221501 2017-02-14

高考历史特点类解题技巧

原创 2016-05-30 历史罗 

特点的归纳概括是高考历史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它主要通过对比或观察概括以发现、归纳历史的差异性或突出的方面。这一讲历史罗就来讲述这个问题。

那么,回答特点类的题目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思考呢?就让历史罗来告诉你:

特点=本质+各方面状况+新发展、新变化+时间+目的+过程+程度+因素+性质+地位+作用+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

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地域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时间(时间早晚、经历时间长短)+目的+过程+程度(彻底、局限性)+因素+性质+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


 

如: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本质+局限性)

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特点:不结盟(新发展)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变化)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时间+范围+作用)

商鞅变法的特点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程度+方式+目的+本质+影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曲折发展(过程)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发展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因素)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点: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从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从部门来看,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从实力来看,民族工商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正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才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的一面,又具有对中外反动势力依赖和妥协性的一面从产生原因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不是中国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到足够程度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即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下提前产生的一个“早产儿”(性质+地域+阶级属性+因素)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继承性、实用性、领先于世(地位)

接下来,历史罗将以历年真题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解题思路。


 

      1.2010年天津卷·12(40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解析】两小问,一出自材料、一联系课本。材料一中选取的文字出现的三宗罪无论是谋反、谋大逆还是谋叛,都是针对于所谓的“国家”,密切关系到上层统治阶层的切身利益。而对这些罪的惩罚力度很大,皆处斩。由此便能自然而然概括出其维护君主专制的本质。

        参考答案: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2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本质)。(2分)

2.2010年全国卷大纲卷·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16分)

参考答案:

(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新变化+速度+新发展)

(2)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4分)

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速度+新变化+新发展)

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12分)(方式+新变化)

(注:具体解析参考原文阅读《历史材料高分=踩点+踩意+历史性专业术语)

3.2010年全国大纲卷·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8分)

解析

徽州“贾人几遍天下”、福建商品在江浙畅销、多个地区的产品行销至日本和东南亚——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繁盛

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不同地区的商品各具特色,呈现明显的区域化和规模化

行销日本皆产自中国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海外市场拓展——对外贸易中,中国的产品明显占据优势,并长期保持其影响力

得价二倍——对外贸易还带来丰厚的利润

参考答案:

(1)特点:国内市场区域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对外贸易出超。(区域+范围+新变化)


 

        4.2010年全国卷2·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各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6分)

解析

(1)问:

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于手工作坊——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内容)

收纳周边各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商业活动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范围)

    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辐射范围广(范围)

(2)问: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集中中东部地区(地域)

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性质)

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近代工商业的推动(因素)

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新发展)

参考答案:

      (1)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商业活动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2)特点:主要集中中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5.2010年全国卷2·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8分)

解析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战时紧急迁移(因素)

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从中心区域迁往边区(范围)

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迁移效率高以国防工业为主(速度+内容)

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手段)

参考答案:

(1)特点: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从中心区域迁往边区,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8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