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多少古建筑已经消逝,而留给我们的还有什么呢?

 木头1018 2017-02-14

201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全国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最终确定“十佳案卷”10个、“优秀案卷”20个。经过文物机关处罚之后,违法破坏文物已经大大减少了。但是破坏文物现象仍然存在着,这依然值得我们重视和警惕!

根据《关于开展2016年度全国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公布案卷中,不乏重要的文物被破坏,例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颜料坊49号被中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擅自拆除。庆幸的是,江苏省南京市文物局和文化综合执法总队对于进行了严厉的处分。

但是,现在颜料坊49号的大门已经不在,南侧的墙体不见了,旁边到处是堆起的泥土,老宅的木结构有的已经断了,和着旧砖、泥土堆得乱糟糟的。而残存的木梁架歪歪斜斜地矗立在原地,像残存的骨架。站在老宅东侧,看到的是一片狼藉。被破坏的文物却一去不复还,留给我们的是什么?


▲颜料坊49号的大门已经不在,南侧的墙体也不见了


▲市级文保单位的牌子还在


▲当年住着10多户人家


颜料坊49号曾因是上世纪80年代,电视系列剧《秦淮人家》的拍摄地而走进我们视野里,这座有着220年历史的清代古民居,上通下达的跑马楼结构、象征财富的“四水归堂”、六进六出的大宅院,是南京唯一留下来的清代民居颜料坊。1984年9月就已经被列为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成为南京市市级文保单位,是南京市老城南传统民居代表性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06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如今,六进只剩下了三进半,而被拆除的颜料坊,再度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赫然的“拆迁”二字让我们触目惊心!2016年3月8日,这座古老的民居被中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擅自判以“死刑”,5月初的时候,南京市文物局对破坏文物的施工单位处于了50万的罚款,(“死刑”是否能用50万的罚款抵掉呢?)同时,要求将破坏的文物恢复原样方可以继续施工。



然而,颜料坊49号真的能恢复真身吗?施工单位真的能修旧如旧吗?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此颜料坊49号真身变为“假文物”。崭新的颜料坊49号,白色外墙与背靠背的牛市64号形成强烈的反差,新的仿古建筑早已经失去了传统民居的韵味。


▲颜料坊古民居在修复中


▲颜料坊49号(左)与64号老宅对比照片


▲通过与老照片对比,颜料坊49号失去了很多原本的样貌
 

原本颜料坊49号天井内的地砖上有一处寿字纹饰,材料也不是现在的条石
 

原本的古民居外墙是青砖本色,不像是现在的白色涂料
 

其他像木质雕花扇门在形制上也不一样,还有秦淮民居特色的风火墙也未得到复原


另外,旁边几处已经被征收的房子无形中被判了“死缓”——发霉的味道、漏水的屋顶、变形的地板等等,都在叙说着他们不公平的待遇。


颜料坊拆迁中的牛市46号,大门紧闭,国旗高悬


如今的牛市46号


内部


有多少古建筑已经消逝,而又有多少还留存下来的呢?保护文物,人人有责!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惩处力度;《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完善;企业和个人提升文物保护意识;新闻媒体加大监督力量和正确引导等等。我们有义务维护文物古建不受损害,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必修课和必须遵守的底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