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看清代'大神级'人物的教子经

 Purefact 2017-02-14



  很多人都知道杭州西湖有纪念苏东坡的苏堤,却少有人知西湖还有阮公墩——以清代名人阮元命名的西湖小岛。


西湖阮公墩


  这个阮元何许人也?后人为何会以他的名字命名西湖中的小岛?


  细细探究,你会发现,阮元实在是清代难得一见的“大神级”人物。


  他是“三朝阁老,九省疆臣”,担任过多地的学政、巡抚、总督,入朝后拜体仁阁大学士,晋太傅;


  他又是学识博洽、著述等身的大师鸿儒,有煊赫的学术履历,在经学、哲学、文学、史学、训诂、文字、校勘、金石、书画、历算等领域均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乾嘉学派的后起之秀和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


  他编刻的《经籍纂诂》《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皇清经解》至今仍是极有价值的文化财富和当下学习古汉语学子们的案头之宝;


  他还“很潮”,很早就接受了西方的各种科学技术,“玩转”西方科技仪器,比如使用望远镜看月亮……


  各种高度评价扑面而来:


《清史稿》

“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


梁启超

“任封疆数十年,到处提倡学问……学风皆受其影响。其于学亦实有心得,为达官中之真学者。”



钱穆

“领袖一世,实清代经学名臣最后一重镇。”

 “茶隐”过生日,“查禁鸦片第一人”

阮元像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生于扬州,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有人曾梳理了他的部分为官“简历”:


30岁               山东学政

32岁               浙江学政

35-36岁        兵部侍郎              

                  礼部侍郎

                       户部侍郎

                       工部侍郎

37-45岁        浙江巡抚

49-51岁         工部侍郎

                   漕运总督

51-54岁          江西巡抚

                    河南巡抚

54-72岁           湖广总督

                     两广总督

                     云贵总督

72-75岁          体仁阁大学士

75岁                  致仕,晋太子太保衔

83岁                  晋加太傅衔


  为官时间不可谓不长,所涉地域不可谓不广。但更难得的是,阮元在长期的仕宦生涯中每到一地都留下勤政踪影,“清慎持躬,克尽职守”。


  他对于治理江浙海塘、捐修广东清远峡、筑建昆明阮堤、整治湖北江水泛滥、疏浚杭州西湖等都有较为突出的贡献。


  以西湖为例。清代西湖久未疏浚,泥沙淤积,水草丛生,水道堵塞。阮元任职后,大力疏浚西湖,将淤泥挖出来,堆在一起,成为一个小岛,这便是开头提到的“阮公墩”,现已成为西湖著名的文化旅游胜景之一。


 阮元家庙及宅第


  杭州税关北新关官吏横行霸道,胥吏勾结为奸。阮元上任后,严格法纪,痛惩宿习。官吏中刁顽之辈不敢妄为,商贾士民车船畅通无阻。


  历来赈灾多为施粥,阮元为了更好地救济灾民,改施粥为施钱粮。但又怕此法一行,贪官污吏中饱私囊。他饬令各县,将县、村、户人口,每月每户赈银、赈米数等书榜张挂,增加透明度。阮元自己还亲赴乡村僻谷核榜巡查,核毕乃去。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阮元被任命为两广总督,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期间,阮元目睹了广东地区英国商人的骄横跋扈,而且经常携带鸦片入境,这不仅导致大量的白银外流,而且严重危害百姓的身体健康。为此,阮元一面上书朝廷,慷慨陈词,直言鸦片的危害,建议禁鸦片,一面严查当时来往中国的外国船只,对敢于经售鸦片者予以严办。鉴于此,文史专家把阮元称为“中国督抚大员中,以实际行动查禁英商鸦片的第一人”。


阮元家庙正门


  阮元是能吏,也是廉吏。为官五十载,一介不取。每当生辰时,从来不请客、不收礼。但他的下属太多了,很多官员会借他生日之机大送贺礼。后来,阮元想了个法子,等到过生日这天,或去山寺、或去竹林,煮茶自娱,自称茶饮,避开人群,年年如此。

编得了《十三经注疏》,玩得转西方望眼镜


  阮元学术博洽,堪称通儒。


  在经学研究上,他实践了汉学家们倡导的由文字音训以明经达道的治学宗旨,成就斐然;在天文历算上,他开辟了我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新领域;在书法研究上,他提出了“北碑南帖”说,奠定了碑学理论发展之先河;在金石学上,他提出了金文“其重与九经同之”的卓越见解……


《揅经室集》


  他著述宏丰。著有《揅经室集》58卷、《十三经注疏校勘记》245卷、《畴人传》46卷、《诗书古训》6卷、《曾子注释》4卷、《四库未收书目提要》5卷、《小沧浪笔谈》4卷、《广陵诗事》10卷、《石渠随笔》8卷等等。


  同时刊刻了大量书籍,《经籍纂诂》《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两浙金石志》《淮海英灵集》《两浙轩录》《江苏诗征》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不得不提《十三经注疏》和《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十三经”指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注”是指对经书字句的注解,而“疏”是对“注”的注解。


  《十三经注疏》可以说是我国古籍中的基本典籍,与“二十四史”一起构成了传统典籍的骨干,历来受到研究学习中国传统学术者的最大重视。


  古代,一开始经、注、疏并不在一起,南宋坊刻本为便利起见,汇合经注、义疏、释文于一书,后逐渐形成固定搭配,并成为士人阅读的最基本文献,影响深远。然而由于经疏文字率而搭配,章节分合、长短无定,而且相互迁就改易,又人为造成经典文本的混淆。清康乾以降,考据之学兴起,校订经书文字渐成风尚,阮元在此学术氛围影响之下,于嘉庆初年广罗善本,延纳学界精英,组织汇校《十三经注疏》,纂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后世誉为清儒经典校勘集大成之作。


  嘉庆以来的近200年间,学术界使用的通行本《十三经注疏》仍是阮元本,可见其影响力。


阮元家庙及宅第·揅经室


  除经学外,阮元也精通天文、算学、地理等科学分支,在当时闭关锁国的情形下,甚至还宣传西方的科学和科学家。阮元尤其重视数学和天文学,他曾主持编撰历代天算家传记《畴人传》。这是我国第一部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传记集,共两百多位传主,包括欧几里得、哥白尼、利玛窦等37位外国科学家。


  阮元还使用过不少西方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最令他惊叹的大概要数望远镜。他在长诗《望远镜中望月歌》中这么描述自己所见到的情形:


  “吾有五尺窥天筒。能见月光深浅白,能见日光不射红。见月不似寻常小,平处如波高处岛。许多泡影生魄边,大珠小珠光皎皎。”


  对照当今卫星传回来的月亮照片,这些描述于今人来说也是堪称神奇。

廉洁要从娃娃抓起

阮元行书七绝团扇面


  阮元一生,可谓政绩生辉,文心出彩,官场敬佩,民心拥戴。这样的人生成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人生彩绘,更是一个家族精神家园的纵深风景。


  阮元的父亲阮承信,因家境贫困,放弃入仕之途。但他穷不失志,尤重子弟教育。教读“明体达用”圣贤书,劝做“当为翰林”正派人。阮元为官时,他从不因子荣自觉身贵,而是严以律已,以身作则,教子清廉。


  阮元在浙江学政任上时,有老朋友来看望他父亲,赠千金为他贺寿,阮承信毫不客气斥责此人:“吾生平耻苟得财,故贫耳,君奈何无故而为我寿,不恤千金。若有乞于吾子,吾子受朝廷重恩,清廉犹不足报万一,而以此污之乎!君以礼来,吾以礼相待;君以贿来,若非欲受国法制裁?”那人无地自容,羞愧而去。


  清廉,是阮氏家教的核心内容。道光元年(1821年)在广东任上,阮元执掌六处官印。就在这年,他的次子阮福生下一个男孩,同僚属下,纷纷前来祝贺。对于贺礼,阮元一概拒绝。次年,孙儿抓周之日,他用红笺写下了一首诗:


翡翠珊瑚列满盘,不教尔手亦相拈。


男儿立志初生日,乳饱饴甘便要廉。


  在阮元家庙,这样的诗句楹联并不少见,“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六子三孙满庭爱日,一琴十鼓两袖清风”,这些语重心长的文字,体现了阮氏家族对清正廉洁的自觉追求。



  作为学术大家,阮元也重视孩子们的读书学习。


秋斋展卷一灯青,儿辈须教得此情。


且向今宵探消息,东窗西户读书声。


  这是某个秋夜,风清月朗,阮元听着三个儿子琅琅读书声,兴致所至,有感而发。


  为了鞭策儿子苦读,他还撰写了“欢喜性生方嗜学,和平心定即修身”的楹联悬挂于塾中。


  “读书明体达用,徒钻时艺无益也。”阮元父亲的一句训诫,阮元牢记终身,也受用终身,同时更传之后人。他让儿子阮福改学经史诗文,强调族中子弟可以不学八股不入仕,但不可无所用心、不学无术,成为饵名钓禄之徒。


阮元对“文选学”十分重视,曾建“隋文选楼”


  阮元的家风和学风还惠及他的门生弟子。他在杭州创建“诂经精舍”,在广州建立“学海堂”。在这两所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型学校里,不讲八股制艺,而是开设十三经、四史、《文选》等各种专题课,指导学生掌握经学、史学、文学、数学、地理等领域的知识,还教授工程技艺等技能,培养了一大批术有专长、学有成就的青年学者。


  梁启超曾在“学海堂”求学,励志读书,精研汉学,汇通古籍,萌发了“弃帖括之志”和“史学革命”的主张,成为清末学术大家和变法志士。


  曾任“学海堂”堂长的邹伯奇,得益于“学海堂”的学习。遵照先师师训,不惟八股,融合中西,崇尚科技,务求实学,投身于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的制作实践,被世人称为“中国照相机之父”,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研究墨学第一人。


阮元生平纪念展

“扬州学派代表人物”展墙


  今天,扬州阮元家庙——“太傅文达阮公家庙”里辟有“阮元生平纪念展”“扬州学派纪念馆”,穿梭其中,翰文墨香扑面而来。


  凭栏远眺,穿越历史的云烟,当年阮公的通儒风采似在眼前浮现。不禁令人感慨:先贤有此模范,后学当思努力!(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纪小兰 整理 丨视频提供:江苏省扬州市纪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