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经注疏源流简介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7-04-26

儒家十三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圣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主导了中华民族文化达数千年之久。十三经注疏是十三经保存至今的古代完整注本,于了解十三经之本义意义非凡。

  1.十三经的形成

  春秋时期:以诗书礼乐兴教。

  春秋晚年,孔子以六经教授弟子。(《庄子·天运篇》以及郭店楚简《六德》记载。)

  《汉书·艺文志》记载:“周衰而乐亡”。

  汉代:五经立于学官,经学产生今古文之争,贯穿两汉。至汉末郑玄,方一统经今古文学,家法泯灭。

  唐代十二经:三礼、三传、周易、诗经、尚书、论语、尔雅、孝经。

  宋明十三经定型:加入《孟子》。

  2.十三经注疏组成

  《周易正义》魏王弼注,唐孔颖达疏。

  《毛诗正义》汉 毛传郑笺,唐孔颖达疏。

  《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

  《礼记正义》汉郑康成注,唐孔颖达疏。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疏。

  《仪礼注疏》汉郑康成注,唐贾公彦疏。

  《周礼注疏》汉郑康成注,唐贾公彦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

  3.十三经注疏的流行

  十三经注疏底本皆是汉晋古注,唐宋人疏解,是至今可见的最早的完整注本。明永乐年间,用明监本五经,尽用宋元人注,古注鲜知于世。明监本五经者,易用朱子本义,书用蔡沈集传,诗用朱子集传,春秋用胡安国传,礼记用陈澔集说,以致多数文人对古注旧疏束而不观,甚至在别人引用时群起而惊讶。直到清代汉学之风兴起,十三经注疏才为学者们所强调。

  4.十三经注疏的版本简介

  武英殿本:乾隆四年武英殿刻,附考证。有覆刻。

  阮本:嘉庆二十一年阮元主持的南昌学堂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

  中华书局一九八〇年版:乃将世界书局缩印的阮本重加补正影印而成。

  北京大学整理标点本:以阮本为基础,注记博采众说,择善而从。加以现代标点,有简繁两种版本供选择。

  注:阮本广泛流传,共称善本,《书目答问》赞之为“最为学者有益”。

  5.结语

  二千年来,经和经学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中心地位。清代提倡“六经皆史”,今天经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中国学术史上的作用是永远不可抹杀的。对于任何有志于了解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国人,十三经注疏都是绕不过去的必读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