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出自宋代贺铸的《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因此词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贺铸又名之为“半死桐”。 ⑵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⑶何事:为什么。 ⑷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⑸“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语出《薤露》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晞:(xī)干。 ⑹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5-276
鉴赏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语深辞美、哀伤动人的悼亡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上片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脱口而出道:“同▼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首词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作者从北方回到苏州时悼念亡妻所作。
贺铸一生辗转各地担任低级官职,抑郁不得志。年近五十闲居苏州三年,其间与他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妻子亡故,今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词以寄哀思。
贺铸妻赵氏,为宋宗室济国公赵克彰之女。赵氏,勤劳贤惠,贺铸曾有《问内》 写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夫妻俩的感情很深。▲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885-888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
来哟笑话
老师,你这招真狠!
高中时,同桌上课吃早点,吃最后一口,塞了满满一嘴。其实火眼金睛的老师早盯上他了。刚塞完就让他回答问题。大哥满满一嘴啊!嚼都嚼不过来了。就那样站在全班同学面前面目狰狞地吃完了那一口。吃完了老师就让他坐下了。老师这招好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