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字:化 化 huà: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亻”要收敛,但在这个字里不可写太窄。首撇起笔侧入,向左下方行笔稍平,稍重,力送笔端;竖笔在撇肚下面虚接起笔,竖身勿重,稍左斜,垂露收笔。 右部“七”字稍宽,稍重,注意与左部的距离。撇笔起笔与左部首撇的右端处基本平齐,注意行笔的角度、弯度和轻重与左部撇笔要有不同,稍短;竖弯钩是此字的主笔,要纵展舒畅,遒媚潇洒:起笔稍高,位置在两个撇笔中间,然后向左下方行笔,与撇笔尾部相接,渐轻,到拐弯处为最轻,弯不可拐死,拐弯后横画要厚重,稍呈弧形,要注意长度(要使撇笔起笔的重心处在中间位置),到位后挑笔向右上方出钩,要内圆外方。 欧阳询 颜真卿 虞世南 褚遂良 陆柬之 王羲之 怀素 祝枝山
第一个字:会 【每日一字】会(290)2015.06.05 第二个字:通 通 tōng:半包围结构,布局得当。 右上部“甬”字形瘦高,下部收敛。上面“”旁逆锋起笔,然后向右上方行笔,渐细,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写撇,注意角度;右点连接横、撇,不要重。下半面“用”字不要写宽:左竖不要重,稍左斜;横折钩虚接起笔,横轻灵、稍抗肩,略呈拱形,到位后向右下方轻顿,稍内擫下行,竖略右倾,与左竖稍取背式,钩不要大;中间两横靠左,稍抗肩,等距,不要长;最后竖笔实接起笔,垂直有力,收笔不要太尖,注意下面三个收笔呈一条斜线,为下部平捺做好铺垫。 左下部“辶” 旁为固定写法,注意把握与右上部的距离。点笔靠近“”旁的左端,收笔向左下带出小锋,以引出下一笔;横折弯钩起笔稍靠左、靠下,横画抗肩,稍重,到位后稍抬笔锋,然后向右下方顿笔,接着回锋走个小“S”弯,注意轻重变化以及与右部的距离;平捺藏锋起笔,一波三折,走势与“甬”字下端相相协调,舒展洒脱,注意捺脚与上面笔画的对应位置,最后捺尖要稍平压。 欧阳通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 王羲之 米芾 赵孟頫 文征明 祝枝山
第三个字:双 双 shuāng:上下结构,上收下展。 上部“雔”字整体稍抗肩,注意形态的变化。左边“隹”字应左展右收,斜势稍大:撇笔起笔落笔向右,然后向左下方行笔,撇身稍重、稍长;左垂露竖在撇肚处起笔,稍左斜,不要写长;撇点要靠上,勿重;四小横勿重,注意起笔位置,等距抗肩,形态要有变化;竖笔实接起笔,垂直有力。右边“隹”字位置稍高,左边要收:撇笔起笔稍高,落笔向右下方,然后向左下方行笔,撇身稍轻,角度稍立,注意收笔位置;左垂露竖在撇尖处起笔,稍轻,稍左斜;撇点起笔与左边的撇点基本平齐,略重;四小横要注意与左边四横的对应关系,不再赘述。 下部“又”旁要往上靠,上收下展。横折撇的起笔在“雔”字的中间,横画一带而过,打个小弯接着写撇,撇身稍弯,角度稍平,要遒劲有力;捺笔要舒展洒脱,露锋起笔靠左,形态有点“S”弯的意思,稍平,过撇笔后向右下方行笔,渐给力,到位后稍停,捺角要低于撇尖,然后缓慢向右渐提笔出锋,最后捺尖略下拉。 欧阳询 颜真卿 褚遂良 王羲之 米芾 赵孟頫 王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