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外的教育系统到底好在哪?

 昵称31848344 2017-02-14


卡布学院
卡布
导言
很多人问小编国外(泛指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到底好在哪?小编的第一反应好像一下子不知道从何说起。今天当我好好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就是国外的教育如果说哪里更好的话,那么人性化应当是它最大的优点。
    不管是全纳教育,健全的特殊教育系统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等等。在国外从事教育多年,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人家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培养人,而不是人才。
    作为一个人,human-being,你要有你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个想法不是来自你的父母,不是来自你的家庭,更不是来自别人的眼光。其次,你要有你的爱好和追求,这个爱好不是妈妈强迫你的爱好,也不是想要在别人面前显摆的追求,是你真实发现自己,并且完整自我的一部分。你应该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做到这最基本的两点,也许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呱呱落地之时就要开启这趟旅程。而教育,正是我们发现自己的催化剂,它帮助我们探索,经历,思考我们究竟是谁,然后年轻的心进入大学,进入成人世界一步一步找到自己在社会的角色,最后成为对自己,家庭负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这样的人生历程看似理所当然,可是在急速发展的中国,不管你是教弟子规,还是教英文,大家好像还是漠视了教育的本质。形式化泛滥,特教体系不完善,应试化教育等等这些在不同方面变相放弃了很多的孩子。
    今天小编介绍一位在美国从事特教的姚老师。卡布希望通过对她的访谈,不管是作为学校老师还是家长,抛砖引玉,让大家思考教育的真谛。

姚琳
早期干涉教育人员,哥伦比亚大学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双硕士毕业。喜欢玩,更喜欢在玩的过程中成长~
你的工作听上去很特别的样子,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在美国,早期干涉也就是Early Intervention,是属于政府健康部监管的为有特殊需求的小孩(0-3岁)上门提供特殊教育的服务。我现在受雇的机构(Functional Life Achievement,以下简称FLA)就是管理我们这群老师,与政府协调分配工作(也就是一个个case啦~)给我们,也会将我们每天的教学报告统一收集发回给政府~
    早期干涉与上幼儿园不同,大部分小孩每周只上1-2节课,每节30分钟至一小时;部分有需要的小朋友,每周或许5天都要上课,每节课2-4小时。时长是政府根据评估小组评估小孩情况后的报告,以及跟家长面谈后决定的。这些课程都是由老师上门提供的,因为小朋友的年龄太小了~当然,部分2岁以上的已经在一些托儿所上课的小朋友,我们也是可以去他们学校上课的,但必须是跟小朋友一对一。
    或许有人会问,每周才那么一点时间能教到什么呀?正是这样!因此,我们做早期干涉的职责,不仅仅是帮助及教育小朋友本身,更重要的是帮助家庭学习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小孩。毕竟,家长才是小朋友最早以及最重要的老师。


跟这些有殊需要的孩子打交道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或者不一样的地方?
我想,最重要的是不要被他们有“特殊需要”这个代号吓到。他们就是小孩子,有多种可能。无论目前面临什么挑战,我们都应该找到一套最适合他的能力、性格、爱好的方法来教。我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语言发展迟缓,但也包括一些情商和自闭的状况。
    其次便是耐心耐心耐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大部分学生都在语言发展的初期,因此,当他们不会适当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被大人认为“不合适”的举动,甚至包括打人,发脾气。当小孩还没有发展“Empathy”(同情心)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理解这些举动的社会含义,此时就需要我们的耐心对待。另一方面,小孩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因此,当大人失却耐心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教给小孩的信息便是“用发脾气来对待事物”。


这么看来这份职业并不轻松,我们老师也是人嘛,什么时候会经历挫败感呢?怎么排解这些工作上的压力?
我想最大的挫败感便是家长有时的不配合吧。前面提到过,我们跟每个小孩上课的时间很短,频率也不一定高。与此相反,家长却是这个年龄的小孩接触最多的人了。如果家长不能把我们课上的方法及内容带到他们生活中去为小孩强化,我们的工作就变得更加事倍功半了。
    至于由于学生进展缓慢而产生的挫败感——我想大概大部分老师或多或少都曾经有过吧。因此,我每天都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很努力地寻找学生有进步的地方。与此同时,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灰心,不要放弃,同时看看自己上课的内容及方法:是不是存在一些不适合这个小朋友的发展阶段的内容?是不是同样内容能有更好的方式来教?
    在排解挫败感这方面,我必须要感谢我们公司的同事们。FLA的小伙伴们都太可爱了~!刚刚开始培训的时候,我听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如果你有任何困难或者不顺心的家长/学生,打给我们!”事实证明,他们的确是做到了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尽其所能地帮助我与排解我的困扰。我想每份工作都会碰到自身觉得难以处理的人和事,而来自朋友和同事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那说说工作中能给你带来成就感的部分吧?
妈妈跟我说小朋友周末就开始叨叨着老师要来啦?(笑)跟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一样,我想小朋友的进步就是最有成就感的吧。之所以选择做早期干涉这样一个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小朋友的教育工作更是如此。语言发展迟缓的小朋友变成了个小话唠,先天性听力失调的小朋友突然开始迸出第一个音,有行为问题的小朋友养成了每天上课便自觉搬椅子坐的习惯……前几天我有一个学生(行为问题、脾气大)突然在课后对他妈妈说“我长大了,变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了好久,因为我一直觉得小孩对自己的认知直接在影响着他的行为及选择。

你对国内的特殊教育有什么见解吗?
选择目前这份工作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会接触到许多中国移民家庭,能让我更多机会了解到这些家庭和爸爸妈妈。我十分希望中国的父母能对特殊教育有一个更加中立、公正的看法,也对有特殊需求的小孩同样有更加公正的态度。目前在国内,接收“特殊教育”几乎是向爸爸妈妈宣告孩子一辈子都要活在这个“残疾”的阴影下。然而特殊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它应该是一种看到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及特长,并以此为根据来提供给孩子最合适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我知道近几年国内对幼教以及特殊教育的重视度提高了不少,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在做这个事情,那么就相信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好吧。

想对家长们说点什么吗?
我不太欣赏中国五千年的“不打不骂不成材”的文化,希望每个家长给孩子们足够的爱、关注、和支持。当然,溺爱不是爱,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不是关注与支持。请不要用iPad、iPhone来搪塞小孩的时间,即使是多有教学价值的游戏,也比不上家长花多一点时间跟孩子们分享生活中的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