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爱__不释手 2017-02-15

以下的内容属于我们的建议和分析,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应用场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茶具。

-

铸铁、紫砂、口杯、快客杯、…一款茶好不好原料工艺储藏都很重要,但到了我们手里,怎么泡才是最重要的,而怎么才能泡好茶,我们需要从茶具开始说起。

茶壶主要用于泡黑茶、老白茶以及普洱熟茶,因为茶壶不只是可以泡茶,还可以煮茶,不论是老白茶还是普洱熟茶,泡上几泡之后,再用茶壶煮一煮,那是别有一番滋味。要是有一只紫砂或者铸铁,养一把壶那也是极好的~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紫砂和铸铁,最好是一把壶只泡一种茶

茶杯,主要适用于绿茶,因为绿茶可以(相对)长时间坐杯(久泡)。对泡制时间算不上特别讲究,另外透明的玻璃茶杯泡绿茶,看着栩栩如生的茶叶在杯中云游,也是极有观赏价值。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但因为方便使用、不挑茶、入门要求不高等特点,我们推荐用盖碗泡茶。下面我们会讲到盖碗的优点、使用技巧、盖碗和盖碗的不同、以及挑选一款盖碗所需要注意的相关事宜~

为什么我们会推荐盖碗泡茶?主要是因为它能更加方便的控制泡制时间。一款茶好不好喝,茶叶本质、工艺、储藏、冲泡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而泡茶这个环节最最重要的就是水温和泡制时间(玩家级还会对茶具的材质、水质、甚至烧水设备都极为考究,在此不做讲解),盖碗解决的就是时间问题。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除了绿茶以外,其他茶叶对泡制时间都十分讲究。又因为我们中国的茶叶品类实在太多,且每一种茶又存在不同的工艺,比较极端的如普洱和老白茶在不同的年份泡制时间也不同,所以泡茶的具体时间,极难标准化~~

-

因为泡制时间无法标准化,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盖碗,进行逐步测试。

试出自己喜欢的味道

茶水比例、水温、茶类、个人喜好这是4个关键点。拿到一款没有亲手泡过的茶,我们可以从以上4个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味道。因为我们出的每一款茶都有对于温度和时间的参考,大家可以从这个参考为出发点,逐步尝试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泡制时间,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一款生普,不同的茶水比例,不同的水温,不同的泡制时间,会让泡出的茶汤产生极大的差异化。而在这些细节上调试,正是泡茶的乐趣所在~

盖碗的优势

相传,盖碗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其中清朝使用盖碗喝茶最为广泛,到了现在去成都文殊坊等地的茶楼喝茶都还有盖碗茶可供选择。但盖碗用来泡茶还是近代才开始流行(有待考证),它的主要优势在于方便控制泡制时间、便于查看叶底、自带过滤功能、不挑茶任何茶叶都可以泡。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泡制时间可长可短,根据茶类自由控制;

⊙茶叶好坏,可以通过叶底进行分辨;

⊙盖碗出汤能够直接过滤掉大部分茶渣;

⊙用盖碗泡茶,适用于任何茶叶;

泡茶的盖碗≠喝茶的盖碗

要知道泡茶的盖碗和喝茶的盖碗是不一样的。泡茶的盖碗沿口宽大、盖钮接触面较小、容量也一般偏大。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外沿宽大的功能是不那么烫手,外沿离茶汤较远,热能在传递过程中得到释放;

泡茶盖碗的盖钮很多都是呈倒三角形,同样是为了减少热能的传递,以及方便使用过程中的抓拿;

容量偏大就很容易理解了,泡茶用的盖碗经常都是一个盖碗泡茶,三五个好友一起喝,容量小了泡起来会特别慢。

选择适合自己的材质

盖碗的材质一般是陶、瓷、玻璃这三大类,其中以瓷料居多。考虑到一般情况下我们一只盖碗会泡多种茶叶,所以我们建议选择瓷料的盖碗。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陶质的优点是质感丰富,且选择颇多,如紫砂、黑陶、粗陶…,但因为陶器本身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茶叶的味道。

玻璃盖碗因碗身全透明,不太方便观看汤色以及叶底,所以使用玻璃盖碗的人群并不多见。

瓷器盖碗因为经过1300的高温烧制,胎质坚固紧密,完全不用担心吸味的发生。且若是白色的瓷器盖碗不论是汤色、还是叶底都能得到更客观的表现。

怎样才能不烫手

随着功夫茶的传播,用盖碗泡茶的也越来越多,但烫手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即便一些喝了几十年的老茶客,也偶尔烫手(亲眼所见),但注意以下几点,可以大大降低烫手的概率。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注意手法,既要避免手指大面积接触盖碗,同时还要能够控制好盖碗不能滑落;

注水别太满,水位离边沿越近,边沿部分温度越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物理现象;

天下武功无快不破,抓杯、出汤、放下,行云流水别磨叽,很多烫手的发生都是因为速度不够快。

关于其他

盖碗的杯盖、杯身、杯托有天地人一说。其中杯托部分的功能是防止茶水滴在桌上,但如今的盖碗很多是用于泡茶而不是喝茶,若自己备有茶盘置放盖碗,那么有无杯托皆可。但若没有茶盘,还是建议选择带有杯托的盖碗。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为了把出水效果做得更好,部分盖碗做了专门的出水口。优点是确实方便出水,缺点是需要牺牲盖碗能够过滤茶渣的功能。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说到出水问题,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盖碗的杯身和杯盖都能严丝合缝。但同时也有部分盖碗杯盖和杯身存在一定的缝隙,有缝隙的盖碗商家一般都会说是手工产品,且故意设计如此。如若真是手工制作,有一定的瑕疵属于正常现象,且有缝隙也确实方便出汤。但若是量产的盖碗有缝隙,一般情况下那都是瑕疵产品。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关于盖碗是否应该有缝隙,各说不一,但绝大部分是支持盖碗不应该有缝隙。购买盖碗的时候记得问清楚这一点~

另外还有一些盖碗上附加了一些东西,比如竹编盖碗,为了解决烫手问题,杯盖和杯身有竹编隔热。以及一些盖碗的外沿部分缠有丝线,目的同样是防烫隔热。但不论是竹编还是丝线,购买时都需考虑到是否方便清洗,是否容易损坏,是否容易积尘~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盖碗产品还有很多比较“出众”的外形,比如高大型、细腰型、方正型…。考虑到出汤效果,受力点和重心,建议选择扁平型和细腰型,因为只有这两种外形的盖碗重心最接近杯口,在倒茶的时候不会太吃力。而高大型的盖碗,重心明显低于其他,相比之下使用过程中需要的力度会更大。

盖碗都不会用,就别说自己会泡茶了~

经常喝茶,且并不局限于某一种茶的茶客一般使用盖碗居多。但若是只喝那么一两种茶的茶客朋友,可以考虑一下用陶质茶具或者铸铁壶了,后面有机会我们对其进行详细讲解。

另外盖碗历史悠久,且每一个地方对盖碗的使用也不尽相同,本文定有遗漏之处,大家可以在留言区进行补充~

End

原创声明?本文属于[野赞君茶学社]原创内容,若需转载请勿删减,并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