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碳食物vs.低脂食物,究竟哪个更减肥?

 耽读斋 2017-02-15

饮食不必刻意讲究低脂,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天然“食物”、避免人工“食品”,才是健康饮食的最高指导原则。



脂肪长久以来被认为是阻塞血管,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因此低脂饮食受到现代人的追捧。


但低脂饮食就一定是健康的吗?未必。天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刊登在《内科学年志》刊出的研究,来与大家探讨一下低碳高脂与低脂饮食到底哪个好!



低碳高脂vs.低脂饮食


2014年的《内科学年志》,美国学者巴扎诺通过调查148位肥胖者(BMI值30~45之间),但没有心血管疾病史或糖尿病史的男女,将他们的体重、体脂、血脂肪等参数详加记录后,随机分配为2组:一组人吃低脂饮食,另一组吃低碳水化合物但高脂的饮食(以下简称低碳高脂)。


营养师定期与受试者会面,指导他们这两种饮食的注意事项。低碳高脂饮食者必须限制碳水化合物在每天40克以下,而低脂饮食者则需保持脂肪不超过总热量的30%。一碗白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50~60克)就已经超过低碳饮食的标准了,可见这方法对一般人来说并不容易啊!


低脂组:脂肪不超过一日总热量30%

低碳高脂组:碳水化合物低于40g/天



经过了1年的时间,研究者重新检验两组受试者的身体数据,有了以下惊人的发现:进行低碳高脂饮食的人,第三个月的体重就少了将近6公斤,持续1年后体重也维持得很好,没有复胖迹象。但进行低脂饮食的组别,相比之下减轻的重量只有高脂组的一半,并且在第三个月之后,体重也没有继续下降。


在体脂率方面,两组人的数据也有相当差距。低脂饮食组的体脂率在研究进行到第三个月时下降,但第三个月之后到1年间,体脂率又逐渐回升,甚至比1年前还高。反观低碳高脂饮食组的体脂率,相比之下降得更多,而且在1年间保持稳定。


在实验开始12个月后,低碳高脂饮食者的体脂肪平均下降1.2%,低脂饮食者则反而增加了0.3%。除此之外,低碳高脂饮食者的血脂肪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的三酸甘油酯降得更低、高密度胆固醇升得更高,这可能意味着低碳高脂饮食者更不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什么样的饮食最健康?


有一个好的血脂指数不代表一切,这仅仅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中的冰山一角而已。当然减去体脂肪的同时改善血脂,是再好也不过的事情,但这样就可安心了吗?那也未必。


·本研究并没有“双盲设计”,研究结果很可能被实验者跟受试者心中的成见所影响。

·实验过程中有合格营养师在指导监督,一般人自己在家尝试可能无法达成同样高质量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低碳高脂饮食就是减重的秘诀吗?这倒未必。低碳高脂饮食者平均摄取了更多的蛋白质,蛋白质的高饱足感与提升代谢率的能力是减重所不可或缺的,但低碳高脂饮食是否因为高蛋白的特性才胜出呢?我们难以得知。


再者,虽然本研究并没有针对每日总热量做出任何建议或限制,低碳高脂饮食者却自动自发地比低脂饮食者每天少吃100大卡左右。各位读者想象一下,烤鸡大餐是否比清粥小菜更能使人饱足?那么,这样的研究结果似乎也不会让人太意外。


事实上,这篇研究的结果并没有让学界太意外,近10年来至少有20篇研究做出类似结果:低碳高脂饮食有着更佳的减重效果,同时能改善血脂肪指标,甚至帮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但这是否意味着各位读者回去就可以大啖炸鸡,狂吃薯条呢?完全不是哟!



理想的低碳高脂饮食应该是:大量的蔬菜水果,油脂是来自天然未经加工的来源,例如肉类含有的油脂、乳制品、橄榄油、奶油、鱼油等。加工精炼的植物油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色拉油、葡萄籽油则最好避免,或是不要用高温烹调,快餐业者爱用的氢化植物油更该“禁”而远之。


而且,这些研究的设计并非完美,像两组间蛋白质、热量摄取的差异等等,我们还需要更多更好的临床试验来解答这些疑问。但希望这些研究可以让各位读者在吃牛排、涂奶油的时候心里少点罪恶感,其实不必刻意讲究低脂,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天然“食物”、避开人工“食品”,才是健康饮食的最高指导原则。


淘宝店铺:

掌上运动glistening

手机淘宝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掌上运动” 专业运动装备店

新款运动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