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当 | 松溪派内壮基本功法(五)

 武宗 2020-06-20
伏地通臂

在松溪派的功法中,许多功法是劲技合练,而伏地通臂亦属此范畴。倘从内壮功的角度看来,也属基本功法,决不可轻视。

若从上肢运动形态区分,铲膀是手臂的开合运动,手与臂可练得硬如铁棒,软如绵里藏针,而披手则是直臂圆周运动,也可锻炼手臂的柔韧和肩关节的灵活。转膀是臂、肘、腕的转动,锻炼手臂缠劲及各关节的灵活。而伏地通臂的伸缩劲力以及指头的金针指力。

入 门 功 法

练  法:

一、伏地通臂的准备架式

以右手撑地为例,身体侧俯于地(见图70),躯干各部动作要求如下:

1、臂部:右手撑地,掌指方向偏左,手臂挺直,左臂叉于左侧腰际之上。

2、足部:双推伸直,交叉叠置,右足从左小腿背面反搁架在左足之上,以左足着地。

3、躯干部:身躯呈弓型,以跨步为折线,上体与下体成120度,全身悬空,反以右掌与左足为二个支点。

4、头部:头与颈椎、脊椎对准,右面颊与地面相对。

5、以上要求用意念控制,微微调整身躯各部关节,使全身骨架感到摆正搭好后,即放松肌肉,关节等。

二、伏地通臂的基本练法

1、准备架式完成之后,开始如下锻炼。

2、先屈右肘,将身躯放下,要求整个身躯与脸部尽量顺势而下,以步触地面为限(图71)。

3、然后直肘上撑,同时转颈回头向右肩外仰视,如“犀牛望月”之状,使左面颊对着地面(图72)。

4、再屈肘下俯,同时松颈向左转头恢复图2之状,使右面颊又对地面。如此一起一伏为一次,依样不断撑做,次数因体力及耐力而定,但随着锻炼时间的递增,撑做次数一相应增多。左撑伏地通臂练法与此相同,唯左右动作相反,可参考之。

三、伏地通臂的提高练法

1、撑通臂劲初练时先以全掌着地。若进行提高练法,当接上章第3节的“直肘上撑”,整个身型动作如图72,这时全身往上微跳一下,右手掌同时顺势撑起,使掌根离地、以前手掌着地。身子继续上跳,同时再使前掌离地,以五指的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节着地,身型如图72、手指见图73。

2、身子再次上跳,使五指尖着地,身型如图72、手指见图74。

3、保持不动,再以二、三指着地,最后仅以一指着地。身型如图72,手指见图75(见后文注意事项)。

四、练伏地通臂功的技击和健身之效应

通过伏地通臂的锻炼,有益于体内各条经脉的气血畅通无阻,从而周身四肢百骸、十二正经气血旺盛。撑通臂劲是一种强力锻炼,它靠单手骨架支撑体重,促使经脉畅、气血流通。可减轻骨肉僵硬的程度,能大幅度地增强手臂、腕、指的劲力,使骨硬、内坚、筋韧。本功法既要练就强力支撑,又极讲究气血流通,这便是松溪派内壮功两者兼备的优越之处。

劲大才能言武,臂、腕、指在武术技击中是主要的攻防工具,如果臂腕指的劲力达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在技击中能给予对手的威胁就可想而知了。

武术行话中有一种叫“气贴背”的功夫,据说要真正做到当十分艰难。而伏地通臂功就是为了练就“气贴背”的功夫。本功法通过对经、督、冲、带的长期锻炼,使气机自然走向背部。气机一旦贴背,便会自然背部有“物”,所谓“物”者,其实就是气机循行到背部,而达背部的筋、骨、肉、俞穴。这就是运动所产生的气机,劲力便由气机而生。锻炼“气贴背”功夫的目的主要是用于练拳,由浅入深的阶段正是过渡的必修功夫。歌曰:俯着曲膝下,翘着仰向天。八脉交相连,主要再周天。

注意事项:提高练法中的最后一步可不做,即使身子上跳,也依次将指尖放下,以五指的第一和第二指着地,继而以五指根着地。再按“二”章中的“4”步“屈肘下俯”继续练下去,唯上撑时增加“提高练法”。左手伏地通臂功的提高练法亦相同,唯左右动作相对,请参考之。

这种不断加码是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只能循序渐进,千万不可蛮练,倘急于求成,不量力而行,只会造成骨折筋伤的严重后果,慎之、慎之!

总之,练成伏地通臂功可达“金针指”的功夫。若能“身立使臂,臂立使指”,便能在技击中的发挥得心应手。应二指点之术,人脉之练,确有协调“阴阳”之功效。人体气血畅通,自然健旺,每日运行之,基础成矣!

外功三境界:易筋、易骨、洗髓。内功三境界:练气化精、炼精化气、御气还神。一层一境界,戒骄戒躁,一曝十寒。功夫始于勤练,成于坚持

武 宗|天下武术宗成

微信ID:ikunf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