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选刊(一)

 百了无恨 2017-02-15

  11月20日,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为了创作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较高水准,反映时代特征的历史主题艺术作品,运用绘画、雕塑等形式描绘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历史传统教育,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操,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共同主办实施了“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历经五年的精心组织和认真创作,有146件作品经专家评审验收通过。此次这些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

  继2009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面世之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为中华史诗的姊妹篇,是由国家倡导实施的又一次大规模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此次美术创作吸引和凝聚了我国当代美术界最具实力的老、中、青优秀艺术家,他们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文化使命感和创作热情,在工程组织委员会和专家们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历史典籍资料,深入理解并把握历史的主题切入点,不断强化对主题文化内涵的认识,将集体及个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艺术品格、理想价值的追求,自觉地灌注到对历史风云、文明进步以及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艺术表达之中。他们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造型艺术语言,创作了这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作品,并且在史实凝缩表现、历史情景再现、艺术风格语言铸造和精神境界开拓上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新水平。它代表着中国美术在历史题材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所达到的高度,也填补了中国美术历史主题性创作的空白与缺憾。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远表示,在146件入选作品基础上形成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立场、中国艺术风格、气派。第二是现实主义精神与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等诸种艺术形式充分兼容互补。第三是凝聚了集体智慧、凸显了艺术家的个性风貌。第四是多画种、多面貌、大体量。

  此次“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完成后的全部作品将长期陈列于国博的主厅和各回廊中,为达到博物馆陈列的整体规划设计,作品尺幅都在原有基础上增大了,这不仅是工作量和体力投入的增加,也对作品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能够在国家殿堂中陈列自己的作品,参与创作的美术家都感到十分荣幸,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他们无一有怨言,无一提出非分要求和报酬索取,都以负责任的态度按期向国家交出了代表自己最好水平的答卷。


  张骞通西域 刘大为(北京) 192.5厘米×499厘米 中国画 2016年


  沈括与《梦溪笔谈》 尉晓榕 卢志强(浙江) 183厘米×367.5厘米 中国画 2016年


  盛唐书画艺术 唐勇力(北京) 190厘米×380厘米 中国画 2016年

  在展厅中,记者看到许多中国画的作品,比如刘大为创作的《张骞通西域》,冯远创作的《屈原与楚辞》,吴山明、董文运、李桐创作的《大泽聚义》,袁武创作的《大风歌》,田黎明创作的《桃花源记》,杨晓阳创作的《唐太宗纳谏》,唐勇力创作的《盛唐书画艺术》,尉晓榕、卢志强创作的《沈括与<梦溪笔谈>》,韩书力、边巴顿珠创作的《忽必烈与帝师八思巴》,孔紫创作的《关汉卿与元曲》,李爱国、梁荣辉、姜鲁沂、李芳创作的《于谦保卫北京城》,王明明、李小可、庄小雷、徐卫国创作的《长城秋韵》,周荣生、若希、白嘎力、拉巴次仁、平措扎西、次仁旺加、郐振明创作的《三大英雄史诗》,张耀来创作的《宋代画院及书画大家》……这些作品不仅在所展出的美术作品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尽管尺幅巨大,其厚重的效果丝毫不逊色于油画等画种。这也再一次证明,中国画采用大尺幅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完全可以陈列于国家殿堂,成为完美的艺术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