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象学习母语一样学习英语吗?

 小小进步每一天 2017-02-15

先给大家讲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

嗯,其实是令我伤心的故事,不厚道的你们搞不好看完还偷着乐。


去年,我在一家比较知名的英语培训机构工作了一段时间。

当时进去那家机构,私心里就是想着作为员工后吾瑞能够免费在那里学英语。

残酷的是入职后才发现我的工作内容和英语培训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而且朝九晚六考勤严格,还时常加班,别说学英语了,都根本顾不上孩子的正常生活了。

瑞瑞嘴上没说过什么,潜意识里他是抗拒我这样的状态的,所以固执地以一个月高烧一次的频率来抗议,坚持了几个月后,我就灰头土脸地辞职了。


但是心灵鸡汤不是说了吗?人生没有一段路会是白走的。

辞职后第一件事,我就当机立断把瑞小子送进了这个跟我说起来已经沾亲带故的培训机构,幸福地拿到了员工折扣。

然说多了都是泪啊,请假被扣后剩下的工资通通加一起搞不好还没有培训班的学费高。


现在回想,送瑞学英语这一步虽然走得肉痛,却是正确的。

在机构工作的那段时间虽然不是直接接触英语培训,毕竟是行业内优秀的机构,天天耳濡目染,倒是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都是被世界教学主流所认可的理念。比如我知道了二语学习黄金期、比如非常皮毛地知道了语言大师Stephen Krashen和他的语言学习理论、比如知道了大脑里有一个专门管语言的布罗卡斯区等等……


只是,令人惊讶的是,吾瑞在这个机构里学习了一段时间,效果出奇地(大写加粗高亮地)差!

到后来,他非但不愿意去上兴趣班,反而经常跟我说:妈妈,我不要学英语,我真是太讨厌英语了。


我原来只是肉痛,现在我是心碎了。

周郎妙计赚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说的不就是我吗?


我原来是一个十八不管的妈妈,等到瑞瑞一再说他讨厌英语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事不是闹着玩的。

我研究了瑞瑞的教材,研究了培训班老师每周布置的作业——瑞瑞从来没有做过那些作业,他真的不会做,好几次我就直接代笔了,这才发现,太难了。

在给他报名的时候只考虑到年龄,没有过多考虑到瑞瑞的基础和兴趣,瑞瑞毕竟还太小,尽管是很优秀的教材,对他还是来说太枯燥太难。

让一个还要喝奶的孩子直接吃猪肉,就算他见过猪跑,他也没那能力啊。


我开始收心,从一个十八不管的妈妈变成一个开始想要上进的妈,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英文教学书籍,重新自行选择适龄教材,选读物,在家教育。

至于培训班,我就当是鱼汤上的葱花,虽不可少但也只能是那么个意思意思了——假如世界上有这么贵的葱花的话。

我时常惫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瑞瑞自然比我更懒。

于是我们的进度很慢,however,两个月过去了,瑞瑞的进步还是让我满意的(我要求低啊),从我自己开始接手时的26个字母都认不全,到现在可以拼读一些简单的读物了。

更重要的是,他对英语又产生了不巨大的兴趣。

我已经知足了。


今天既然想到写这文了,我还是会把这些心得用笨拙的笔头分享出来。


还是从母语开始吧。


母语需要学吗?

不是生来就会母语吗?


母语不需要学吗?

那上语文课干什么?


会不会有点凌乱?


再加一个:是不是要象学母语一样学习外语?

会不会更凌乱?


好吧,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


每个人生来都会母语,这没错,但是不要忘记,这也是一种学习得来的结果,没有亲爹亲妈亲爷爷亲奶奶亲外公亲外婆们天天在娃们耳朵边叨叨,娃娃们可能学会说话吗?

放进纯外国人的圈子,即使娃儿上溯十八代都是纯正汉族血统, TA也绝对不能说出一个汉字来。

放进狼群,娃儿要是能侥幸活下来,直接成儿狼孩了,别说说话,可能连直立行走都不能够。

所以,母语,还是要学习的,只是,这个过程,是孩子们无意中学习到的,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这个学习的过程,书上称之为语言学习的“习得”(Acquisition)。


娃儿们慢慢长大了,不管未来他们可能成为学霸还是学渣,不管是小天使还是熊孩子,反正都要上学。

上学啦,第一大主课就是语文课,这个过程中,要朗读,要认字,要听写,要作文,要归纳中心思想……

这也是学习母语的一个部分,这时候,不付出一定的努力,是不可能有收获的,这个学习过程,书上的理论称之为“学得”(Learning)。


学习母语,会有一个“习得”和“学得”的过程。

先习得,后学得。

习得是无意识的,学得是刻意为之的。

习得比学得轻松,学得比习得辛苦。

在前期,习得比学得的输入量要大很多很多。


学习外语,也一样会有这两个方面的学习概念,无非就是,“习得”和“学得”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哪个占比重更大……诸如此类的问题了。


嗯,还是要分层面来分析,对于3-12岁的少年儿童和对于青春期甚至是成年以后才开始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外语的途径,应该是相当不同的。


从高大上的理论开始说吧,对于3-12岁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这个时期所接触到的语言,不管是本国语言还是外国语言,都会被存储到”布罗卡斯区“。

'布罗卡斯区“是人类大脑里有一个主管语言学习的区域,这个区域是法国一个神经解剖学家布罗卡斯发现的,并且被世界上众多研究语言学习的语言学家所认可。

布罗卡斯区,从小朋友生下来就开始发育,3-6岁尤其是布罗卡斯区发育的黄金期,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在现实生活中,3-6岁也正是孩子们语言能力突飞猛进的时候,在这个年龄段里,孩子们学习到的语言,会被当作母语存储在布罗卡斯区。

差不多到12岁左右,布罗卡期区就发育成熟且基本闭合,从此以后,这个区域的灵敏度和活跃度,会不停地减弱,在这之后学习到的语言,只能作为外语,是一种知识的存在,存储到大脑里的”记忆区”了。

这就是为什么,狗血小说和电视里,美丽的男女主们被车撞或是重大灾难以后,尽管会失忆,他们照样会说话,因为他们的布罗卡斯区没有受损啊。


所以我也不是不心痛的,我要是能早一点儿接触到这些理论,我会在瑞瑞3-6岁语言发展黄金期的时候,好好进行英文启蒙。

However, better late than never.

现在瑞瑞的年龄,还是处于语言发展的次黄金期,纯正的亲妈我我会努力利用好这个机会的。


因为,对于12岁以前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还是更适合(相对)象学习母语一样去学习英语,而我上文说过,学习母语,早期习得的成分居多,正是这些习得的知识,会不知不觉地存储到大脑里的布罗卡斯区。


都说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而教。

那么最好的学习是不学而学。

习得的过程,是没有那么辛苦那么累的,很多时候,是无意识地就获取了知识。


语言学习四大方面,听说读写,对于低龄孩子说,听是最大的输入,是习得的最大途径,因此听说读写哪个先开始我前面也写过文来说明了。


只是,在我们国家,汉语占据了生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孩子们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英语输入环境,没有条件让他们象感受母语一样去感受英语。

如果家长可以人为地去营设出一个类似于母语的英文输入环境,比如多放英文动画片,听英文歌,读英文绘本,让孩子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英语,从而培养出语感,而不必刻意地去背诵单词,学习语法等等,那当然是极好的。但是个人认为,这些输入还是无法与强大的主流社会抗衡,试看海外二代华人子女的中文,就可以类比出一二。

我知道很多华人的孩子,在上学前,家里是全中文环境,孩子们也说中文,上了幼儿园回来,很多小朋友就不肯说中文了。

所以,在这种人为创造出来的环境下学习英文,我个人觉得还是跟母语环境相去甚远的。

相较于母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会更刻意,也许会更学术化,输入量也次之。

但是相较于正儿八经的外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又更生活化,更随意了。

这种学习方法,我愿意称之为“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简称二语习得)”。在我的理解里,二语是低于母语又是高于外语的一种语言能力,好比有一种情感,低于爱情又高于友情,哈哈哈。

看到身边很多英语牛娃,也是按这个方法进行输入的,效果甚佳,希望我和我瑞也可以克服惰性,一起加油。


那么对于12岁以上才开始启蒙的少年们,应该怎么办呢?

咱们中国人有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自己这一代人也是上了初中才开始学外语的,所以,也不用太多虑吧——你们要相信,这句话,我也是虚伪地学着大师们口头说说,不痛不痒。我向你们保证,我瑞要是12岁才开始学英语,我绝对会焦虑。

但,晚了还是要学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都是经过了学校的洗礼熏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所以可以通过对语言本身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了解语言的规律,掌握语法,背诵单词等等。这种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但是,谁说学习一定要快乐的?我才不信奉所谓的快乐教育,我们小时候不都这么过来了吗?

再说了,即使低龄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习得后,他们真的不需要学得了吗?


也许有人会说,担心什么?把孩子扔国外一年半载,不啥都会了吗?

我是不这么认为的。

一、试把一个孩子和一个成人同样扔国外一样的环境一年半载,你们猜,最后是小孩子的语言融入快还是大人快?我是相信,小朋友的语言习得能力是大人不能比拟的。

二、很多在国外的留学生或华裔,他们的日常交流英语,是没有问题的,可若真要去知名学府上课,听学术讲座呢?那可不一定能HOLD住哦。


学习是没的止境的,既然母语要有习得和学得,二语当然也会有啦。

谁都可能经历学习的痛苦不是吗?


所以我最后的感想是:

不管学什么,都要趁早啊!


我还没有成功的经验,但是我会摸索和努力。

与大家探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