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中古文明(一)

 长夏江村 2017-02-15

欧洲中古文明(一)

2007-05-03 14:29阅读:78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不是一般的改朝换代,而是彻底的灭亡。以后的历史是日耳曼人的历史,在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各个蛮族王国,最初还处在野蛮落后时代,虽然这些野蛮人已有贫富差别,但氏族制度的残余,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依然保留着,恩格斯把5—9世纪这一阶段看作是白白渡过的四百年。当野蛮的日耳曼人确立起封建制度后,又长期处在愚昧落后的基督教信仰时代。
第一节 西方的倒退与查理曼帝国的崩溃
自远古以来,亚欧大陆有两个平行地带,北部是游牧世界,南部是农耕世界,所以是南农北牧、南富北穷,不像今天的世界是南穷北富。古代的这两个世界,和平交往少,暴力交往多,但往往是落后的游牧世界常常入侵先进的农耕世界,入侵的结果或者是农耕世界击败游牧世界;或者是游牧世界击败农耕世界,并使农耕世界的文明史中断,出现暂时的倒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人的入侵属于后一种情况。但不管是和平交往,还是武力交往,不管是持续发展,还是暂时倒退,最终结果是使两个世界之间的闭塞突破和文明范围的扩大。
一、民族大迁徙与蛮族时代
民族大迁徙 民族大迁徙从376年开始,到568年结束。发端于中国汉武帝(公元前140~87年)对匈奴入侵的反击。公元前133~119年间,汉将卫青和霍去病屡败匈奴,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结果是南匈奴降汉,北匈奴西迁。
西迁的北匈奴1~3世纪在中亚一带,4世纪进入欧洲,他们打败东哥特人,驱赶西哥特人,促成欧洲和北非民族大迁徙,打开欧洲历史新篇章。
西迁的北匈奴也推动了亚洲其它民族的迁徙,如在中国,从4世纪初至5世纪中叶,北方5个游牧民族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起16个政权,即“五胡十六国”。此外,中亚地区白匈奴的南迁,阿瓦尔人(柔然)西迁欧洲,也是此时民族大迁徙的组成部分。由于这次大迁徙空间广,时间长,故称“民族大迁徙”。
蛮族王国时代 各蛮族王国建立后,它们或者把罗马地主的土地部分没收,如西哥特和东哥特,或者全部没收,如汪达尔和伦巴德,然后,各蛮族王国再把没收来的土地成片的交给公社,公社再分给其成员使用,而这些成员与罗马遗民不同,他们既自由,又不纳税。可见,帝国废墟上的各蛮族王国,最初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阶段。
帝国废墟上的各蛮族王国,其过渡进程彼此也有所不同:东哥特王国只存在了65年(489~554年)就被拜占廷帝国占领(554~568年),568年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仑巴德人又打败拜占廷建立仑巴德王国,首都设在拉文那,这是蛮族最后建立的一个王国,所以568年是民族大迁徙结束的标志。不过,仑巴德王国存在了106年(568~774年)后又被法兰克王国给灭亡了。
西哥特王国于419年建立后,拜占廷帝国于553年干涉过该王国的内争,并占领比利牛斯半岛东南部,711年,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存在了292年的西哥特王国遂告灭亡。北非的汪达尔王国存在了95年(439~534年)后也被拜占廷帝国灭亡。总之,西欧南部的蛮族诸王国,由于罗马因素相对强,向封建制度过渡的进程比较曲折。
至于不列颠、北欧和中欧地区,由于基本无罗马因素,所以开化的更晚。在不列颠地区,5~9世纪是“七国时代”,9~11世纪是联合王国和丹麦统治时期,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征服英国后,英国开始向封建制度过渡,并于12世纪前半期确立封建制度。中欧大部分地区由于处在罗马帝国境外,到8世纪末才出现封建关系,12世纪初才确立封建制度。不过,因这里是日耳曼人的本土,所以野蛮人的遗风长期保存着,如马尔克公社。
二、法兰克王国的兴起与查理曼帝国的崩溃
法兰克王国的兴起 高卢地区的法兰克人是蛮族中最落后的一支,于486年建法兰克王国。它能成为后起之秀,当然有其主客观原因。
克洛维是一位勇武善战、多谋善断的首领,他没有像其他野蛮人领袖那样率队搞长距离大规模的迁徙,而是以一个地方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他于486年建国后,又于496年率3000亲兵在兰斯大教堂接受罗马基督教洗礼,因而得到高卢境内罗马教俗贵族的支持,使法兰克的版图不断扩大。
法兰克王国历经墨洛温(486~751年)和加洛林(751~987年)两个王朝,在墨洛温王朝初期,即5~6世纪时,法兰克人的居住地还处在农村公社阶段。法兰克人对被征服地区的作法与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也不同,对土地不是部分没收或全部没收,然后同被征服者一起定居下来,而是与罗马人分开居住。6世纪初,法兰克人与高卢罗马人开始逐渐融合,《萨利克法典》正是这种融合的产物,此时,土地制度及社会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土地不再定期分配,而是由各个家庭世代占有,不过,氏族关系的残余依然存在。从6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法兰克开始了封建化进程。由于罗马遗民与法兰克人在比例上差不多,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通过融合,向封建制度过渡的进程比其它蛮族王国相对快些,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把法兰克王国视为封建化的典型。
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与查理曼帝国的崩溃 封建化就是指封建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是封建土地占有制和封建社会两大阶级,即封建主与农奴的形成过程。
法兰克王国的封建主阶级,其形成有国王赏赐的、遗留下来的(罗马大地主)、教俗贵族巧取豪夺等途径;农奴的形成除封建主形成的那些原因外,还有长期的战乱和没收,以及因时势逼迫而自愿委身等途径,从而使自由农、隶农以及奴隶逐步合流为农奴阶级。
封建主和农奴两大阶级形成后,封建主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而王权和国家的军事力量日益削弱,所以在查理·马特统治时(715~741年)进行采邑改革,即废除原先的无条件赏赐,实行有条件的采邑封赐,而采邑领授者对采邑只能终身使用,不得世袭,同时必须为赏赐者服骑兵役,并宣誓效忠。
采邑改革不仅形成骑士制度,也为日后的封君封臣关系打下基础。751年,墨洛温王朝被加洛林王朝取代,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到877年,采邑正式允许世袭,这样,采邑有了完全的所有权,领主制形成了,法兰克的封建制度终于在9世纪确立起来。
在封建化进程中,法兰克王国逐步强大起来,到加洛林王朝第二位君主查理统治时(768~814年),该王国进入鼎盛时期,查理通过长期征服战争,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其版图东起易比河,西至大西洋,南自地中海和意大利中部,北达北海。
查理不仅重视武功,也重视文治,面对落后的蛮族社会,查理积极提倡文化教育,并且带头学习文化,他在成年时还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他也邀请各国的学者到宫中讲学,在这些学者的帮助下,查理办起了许多教会学校,强令贵族子弟免费入学。查理下令搜集和抄写古代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手稿。流传至今的罗马作家的作品,几乎全都是在这个时期抄定的。修道院里从此开始设立图书馆,收藏教父作品以及古希腊罗马作家的作品和中世纪早期的历史著作。查理大帝还邀请欧洲最好的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来建造修道院和教堂。查理大帝的文化政策对于提高日耳曼人文化和恢复古典文化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有加洛林“文艺复兴”之说。
这样,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三百多年,西欧又建立起一个大帝国。查理被罗马教皇称之为“伟大的罗马人皇帝”,而他所建立的帝国被人们称之为“罗马帝国”或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多部族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又缺乏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仅靠武力把极不相同的部分联合到一起,自然不会长久。查理大帝统治时,为维持庞大帝国的稳定,极力鼓励臣仆关系的扩张,这在一个威严大帝的统治下,臣仆关系是有分寸的。但查理去世后,他的软弱无能的后继者们对独立性愈来愈强的领主制就无可奈何了,于是,王权不断削弱,导致对地方失去控制,使帝国走上崩溃。
814年,查理大帝逝世,其子路易继位(814~840年),这位软弱者统治时是父子纷争、兄弟内讧、贵族叛乱,导致帝国名存实亡。817年,路易把帝国分给三个儿子,但事与愿违,三弟兄不久就爆发内讧。833年,三弟兄又联合进攻其父,并将其父俘虏。840年路易死后,三弟兄又爆发内战。843年8月,三弟兄通过谈判正式签订凡尔登条约,从此,帝国一分为三,秃头查理为西法兰克国王,罗退尔为中法兰克国王,路易为东法兰克国王。这样,凡尔登条约就奠定了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疆域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