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退休老人的感悟 (转载)

 陋室书屋2 2017-02-16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子女,中年时做父母,老年后当祖辈。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晚年就成为观众了。

就个人而言,30而立,我未立;40而不惑,我常惑;50而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而耳顺,我有进步,但不够;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养老,还是自己养自己

靠自己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养老方式,然后创造好条件,磨合好关系,使晚年生活和谐美满。即使生活已不能自理,甚至是临终时期,养老方式也是要靠自己在脑子清楚时作好安排。

鉴于此,70岁不出国,80岁不出游,85岁不出京,90岁不出院,95岁不出门,100岁不下床,请求安乐死。当然,这是满打满算的如意算盘,实际过程会因时调整。如不能到底,就随时中止,只求生活质量好就可以了。

老年生活质量,贵在心态

现实社会中,有的人,社会地位很高,经济情况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而普通百姓,经济条件一般,但活得很愉快。他们的差别就在于心态,在于会不会安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勉强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份外之物不需要

人心不平,往往在于不论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学会说“我不需要”,就可以摆脱很多烦恼。尤其是老年人,还是应该提倡不慕虚荣,不相攀比,发挥个性,自己觉得好,就是好。

功利思想不该有

“几十年如一日”,“活到老,干到老”,还要“老当益壮”。这些口号的精神虽是积极的,在革命和建设的某些时刻也是需要的;但不科学、不实际,尤无益于老人。世界在变,自己也在变,怎么能“几十年如一日”呢?老了自然要衰,怎么还能“壮”,而且“益壮”呢?

过于自苦不必要

我们这一代人在长期的革命历炼中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过于自苦。

我们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外国人则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息”。中国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外国人的观念则认为:赚钱是为了花钱,儿女18岁以后自立,各过各的日子,平安无事。看来我们有些观念是应该有所调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为之太担心。

人走茶凉不奇怪

有些老年人常留恋过去“过五关,斩六将”时的辉煌,叹惜当下空怀壮志,力不从心。其实大可不必:

人走了,茶自然会凉;不仅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为茶杯还有它用。能根据情况变化,作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