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道教

 hnhksyf 2017-02-16

我对《道德经》中“玄”字的理解
 
白春国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玄"字在老子着《道德经》七章中出现了十二次(包括重复出现的章次)。如:

第一章:"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略去与第五十一章重复的一次。)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与第十章重复出现。)

第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第六十五章:"常知稽(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对于《道德经》中"玄"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法,难以统一。我看了几个本子的解释,有的把"玄"字解释为"深黑色,深远难测",有的解释为"深奥难知"、"奥妙",有的解释为"幽冥深远",有的解释为"玄妙",有的解释为"天",有的解释为"冥默无有",有的解释为"物之极",有的解释为"真空",也有的本子前后解释不够统一,有的本子前有解释而后无解释,有的本子干脆对"玄"字绕道而行,多为意解而无字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经过反复地进行本与本之间、或同一本子前后之间的对照、比较,又经过认真地思考,总觉得有的本子解释不够到家、不够准确。我还觉得"玄"字在《道德经》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很关键,应给予准确的解释,不能只是意解而无字解,更不能绕道而行。

我认为"玄"字在《道德经》中应解释为"绝妙"二字。如:

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两者",众解不一,有的说指"无名"与"有名",有的说指"无欲"与"有欲",有的说指"妙"与"徼',有的说指"先天性体"、"虚无妙气"与"后天有心有念的情欲"、"天地万物的终成之徼",有的说指"始"与"母",有的说指"真空"与"妙有",等等。至于哪种解释更为准确,姑且不论,但无论指的是是哪"两者",却都是出处相同(混沌大道),而名异也。"同谓之玄",不管指的是上述的哪"两者",都可称之为"玄",即都可说是绝妙的。以"无名"与"有名"为例:"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即混沌大道。混沌大道,虽然"视之不见"(无相)、"听之不闻"(无声)、"搏之不得"(无形)、"其上不皎"(无明)、"其下不昧"(无暗)、"迎之不见其首"(无始)、"随之不见其后"(无终),"无争"、"无欲"、"无为"、"无巨"、"无细"、"无色"、"无味"、"惟恍惟惚"、"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无处不在"、"变化莫测"……但它却是"天地之始",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本源,真可谓伟大绝伦。因此,可"谓之玄",即可说是超极之妙,即绝纱。"有名"也是一样,按反向思维,"有名"的背后即"无名","有名"的本体(源)也是混沌大道。鸿蒙未判,"有物混成"(即道),"强名"为"一"(亦即道)。"一生二"(即阴阳),天地定位(天阳地阴)。"二生三",阴阳协调运动、交相激荡、对立交感,"充气以为和","有名"之万物生。因此,"有名","万物之母"也。这个"万物之母",同样伟大绝伦,"同谓之玄",即同样可称为超级之妙,即绝妙。以此类推,"无欲"是绝妙的,"有欲"也是绝妙的;其"妙"(妙要)是绝妙的,其"徼"(归趣)也是绝妙的;"始"(首)是绝妙的,"母"(终)也是绝妙的;"先天性体"、"虚无妙气"是绝妙的,"后天情欲"、"万物终成"也是绝妙的;"真空"是绝妙的,"妙有"也是绝妙的。"玄之又玄",以上这些("无名"与"有名"、"无欲"与"有欲"等等),都是妙中之妙,即绝妙啊又绝妙!"众妙之门",指的是:以上这些("无名"与"有名"、"无欲"与"有欲"等等)才是世上一切妙有的总门户、本源、关键,即没有以上这些绝妙的事物、本源、总门户,也就谈不上世上的其他妙有了。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谷神"(有的本子为"浴神")指的是"无形真神"、"生养之神"、"万物之母"、"混沌大道"。"牝"指的是母性生殖器。世上所有的母性都有生殖器,即"牝"。所有的母性生殖器都有伟大、奇妙的生养功能,但所有的母性的生养功能都远远比不了"谷神"、"真神"、"万物之母"、"混沌大道"的生养(育)功能。因而,称其"牝"为"玄牝",即绝妙之牝。

第十章:"涤除玄览"的中的"涤除"是洗掉、清除之意。"览"是指观、看、察之意,即观到、看到、察到。涤览是一种涤疵活动,如:洗脸、自省等,通过"涤除"而能览知(即观、看、察)一切。《道德经》中的涤览不是一般的涤疵、观览,而是指在心灵深处以道镜自察,除去一切污垢与杂念,使其心灵清净澄澈,便能览知世间的万事万物。当然这种涤览从本质上要比一般的涤览要妙得多,是一种超出极限的涤览,是世人(俗人)所不能效仿、省察的。因而称之为"玄览",即绝妙之涤览。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道者",是指古代修道高深之人,即古圣人。"微妙",指精微。"通",指沟通、通晓、通达。本章主要讲"古之善为道者"(即古圣人),由于修道高深,处处体现了高深的道性、灵性,具有通达万事万物的崇高品格。世上的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通事通物的品格(或本领),但这种通事通物的品格,比起"古之善为道者"(古圣人)来,那实在是差得太远太远了。"古之善为道者"(古圣人)通事通物的品格,是道性的通,灵性的通,是无比深刻、无比崇高的通,是神韵的通,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通,是无所不通的通,是深不可识的通,因此称之为"玄通",即绝妙之通。

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有宰,是谓玄德。"

本章主要讲"道"与"德"的尊贵、伟大。"道"化生万物,"德"滋养万物,使万物成长。但"道"与"德"从不自恃有功,不把功据为己有,从不为万物之主,不以主宰自居,而乃自然处之。这种德是广大深远至极之德,是无与伦比之德,因而称之为"玄德",即绝妙之德。

第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此章主要讲的是:道(或有道之人)与世之同要远远地高于世人(俗人)的与世之同。一般的世人(俗人)之同只能称之为"混同",有局限的同。而道(或有道之人)之同,是大同,是同而不同,是不同而同,是"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之同,是"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之同,是超极限之同,故称之为"玄同",即绝妙之同。

第六十五章:知此两者亦稽(楷)式,常知稽(楷)式,是谓玄德。"

此章重点讲了"以智治国"和"不以智治国"的两种模式: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凡深知两种治国模式利害关系者,其"德"可称之为"玄德",即绝妙之德。这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赞喻"古之善为道者"(即古圣人)高深莫测、绝妙的德性。这里的"德",不是指一般的"道德"、"德性",而是指极高深的"道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玄"、"玄之又玄"还,是"玄牝"、"玄览"、"玄通"、玄德"、玄同"等,都是在与同类事物相比较之中,而达到了极高、极深、极远、极神,甚至是常人无法理解、无法效仿的程度,达到了超极限的程度,才称之为"玄",即可称之为"绝妙"。"绝妙",即无以复加之妙也。这就是我对《道德经》中"玄"字的理解。


回到页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