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更好地培育后备母猪!

 自在时光 2017-02-16

配种前后备母猪的管理是猪场成功的关键因素,后备母猪决定了猪场未来的生产表现,而要使后备母猪达到其最佳性能则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表型选择、正确的隔离、免疫管理(使后备母猪适应母猪群)以及繁殖性能选择。

表型选择及后备母猪适应猪群的方法在其他文章里都提到了,本文主要阐述后备母猪繁殖性能选择的管理策略。

1 繁殖性能的选择

通常,猪场会根据猪的表型性状,例如体型、肢蹄结构、乳头数量及分布等,来选择后备母猪,很少强调对繁殖性能的选择。

繁殖性能选择是挑选出在其一生中有最大繁殖潜能的后备母猪的过程。当然,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备母猪前期的表现来预测后备母猪后续的生产潜力。当我们预测后备母猪后续表现的时候发现:在诱情(公猪接触)后很快发情的后备母猪繁殖性能一般会比在公猪刺激后延迟发情的后备母猪表现更好。

因此,如果对150日龄“X”遗传系的后备母猪用公猪诱情后,其中有些后备母猪在160日龄发情,而有些则在190日龄发情,那么我们认为160日龄发情的这些后备母猪将会有更好的繁殖性能。当然,这种结论只适用于同个遗传系,也就是说这些160日龄发情的后备母猪并不一定比另一个遗传系180日龄发情的后备母猪有更高的繁殖性能。

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去获得一个更好的猪群繁殖表现。

强调一下,依据对公猪诱情的发情反应来选择后备母猪是非常关键的,并要淘汰那些在公猪诱情后不能及时发情的后备母猪,无论在此之前已为这些后备母猪投入了多少。可能有些人这样想:天啊,我已经为这些后备母猪投入了100美元了,所以我必须要对这些母猪进行配种。

我也曾这样做过,但是你要相信我,如果你要想多挣些钱,那就必须要淘汰。理由是:培育后备母猪需要花钱,但如果这些后备母猪不能生产仔猪,那饲料投入及猪场每头母猪年产仔猪数都会受到损失。

一个简单的对比能更好地说明这一点,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要做一些简单的假设:1)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公猪诱情后30d以内发情的后备母猪第1胎产仔数会更高,并且后续被淘汰的几率也较小。2)理想状态下,70%的后备母猪会在公猪诱情后23d内发情,30d内发情比例可达85%。若对进群23d还未发情的后备母猪注射PG600,那么进群30d的发情比例就可达95%。3)1头后备母猪或经产母猪每天饲料和圈舍成本为1美元。

表1 显示了后备母猪的3种处理方式。第1种,所有30d内不发情的后备母猪全部淘汰。第2种,所有后备母猪都正常饲养直至发情进入生产。第3种,进群后23d不发情的后备母猪注射PG600,注射7d内还不发情的就淘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