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微文:创始人精神是企业可持续增长的秘诀

 三余无梦生 2017-02-16
2017蓝墨水新年论坛
思想者洞察趋势,创新者引领未来

2017年1月8日第8届“蓝墨水”新年论坛

我们等你,一起预见未来







 编者按: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17“蓝墨水”新年论坛将如约而至。我们陆续推送与会嘉宾的一些观点,让大家对论坛、对嘉宾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来看贝恩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全球合伙人韩微文关于企业不可丢失“创始人精神”的观点。



2005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只有16家中国企业。短短8年之后,在2013年,有90家中国企业跻身500强行列。在目前的中国百强企业中,85%的企业甚至还不满“10岁”,而其中最年轻的15%的企业创造了45%的就业岗位。


自2009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在收入和利润两方面始终超越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这其中大部分为新成立的、由创始人领导的企业。民营企业目前实现的资产回报率是国有企业的三倍多。


在中国当前所取得的成功的背后,主要推动力是什么?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企业如何走得更远?


贝恩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韩微文有话说——


 “创始人精神”可以让公司业绩更出色和持久


美国普渡大学克兰纳特管理学院三名教授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如果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依然在该公司担任重要职位(如CEO、董事会主席、董事等),那么这家公司的业绩表现更加出色和持久。


目前,中国很多取得杰出业绩的企业都是由展现创始人精神的领导者掌舵的。比如任正非与华为(电信行业)、马云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行业)、张轩松、张轩宁先生和永辉超市、张茵与玖龙纸业(再生纸)等,这些不同行业领军企业的创始人把自己视为所在行业的新生势力,致力于满足客户和一线员工的需求,并鼓励所有员工以公司主人翁的心态思考和行动,用创始人精神引导他们完成日常的所有工作,利用创始人精神实现盈利增长。


尽管公司间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大多数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公司都共享一套激励机制和行为,这些公司的盈利增长达到一定规模,但依然保留着创始人精神的内在特点。


无关企业规模或者年龄的大小,可持续增长的秘诀涉及企业内部的一系列根本性的态度和行为,我们将之称为“创始人精神”。它们扎根在切实行动中,是一种完全可研究复制的商业模式,并且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效果。


那么,“创始人精神”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独特的、具有突出特色或者是赋予企业特殊使命的企业改革精神,即企业代表不满意的客户向行业规范宣战。


其次是对一线的重视——正如创始人在创业时期的行为。对一线的重视表现在对细节的重视,以及在企业一线造就英雄、并向他们赋予充分权力的文化。


第三是主人翁精神,这也近来私募基金行业蓬勃发展的催化剂。主人翁精神的核心理念就是加快行动速度,承担起对风险和成本的个人责任。


 失去“创始人精神”很危险


环境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化、消费者在变化等四种歪风使创始人无法与时俱进。规模优势、矩阵的诅咒、分散化的客户体验、崇高使命的消亡这四股风使企业渐渐忘却创始人确立的企业精神。


所以因为这些歪风造成了这些企业逐渐地往下发展,很多企业到了一定规模以后,都面临三种危机:超负荷运转、增长乏力、自由落体。分析日本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像松下、索尼等公司,企业股东的回报由七十年代的15%到20%,到八九十年代的两位数,再到现在已经是负数了。“富不过三代”得到了印证。但也有一些企业能够避免这些危机,平稳发展,其中的秘诀就是这些企业始终保持自己的创始人精神。


失去“创始人精神”的企业,将会面临以下危机: 


丧失改革精神,公司变得漫无方向,缺乏活力——尤其是在千禧一代的眼里。


对一线活动不再关心和好奇,企业将会丧失本能。到最后,企业将变成难以触及的官僚制企业,权力被转移到总部,甚至是可能到从未服务过客户或是生产过产品的人员手中。


缺少主人翁精神,企业变得容易盲目乐观,行动和决策速度减慢,厌恶风险。领导人很容易变成监管者,然后变成官僚主义者,而官僚主义制度的企业非常脆弱,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攻击。


当企业变成了一个官僚式的企业后,尽管它有了规模,理论上它应该有规模优势,但它失去了对市场的敏感,失去了对风险的喜好,失去了主人翁精神,规模反而成为了它们发展的瓶颈。


 用“创始人精神”化解企业危机


贝恩公司合作伙伴克里斯·祖克和詹姆斯·艾伦的研究证明,那些没能成功实现增长目标的企业,绝大部分的问题根源在于内部——远离了一线业务,责任制缺失和官僚化等。另外,公司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可预测的内部危机。甚至对健康发展的公司而言,如果不能恰当应对危机,也会扼杀更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最终导致衰退。


因此,应对这些发展瓶颈的关键在于“创始人精神”。不管是初创企业还是求发展的企业皆需拥有创始人精神。问题是这种精神往往会得而复失。因为从0到1后,创造性破坏的勇气会不自觉地退化为求稳和自保。


因而,破解之道在于如何将创始人作风转化为永恒的创始人精神——


找回新生势力的使命感和卓越的能力。企业以前的强项不一定是今天的强项,更不应该是明天的强项。在保持创始人精神的过程中,应该打造引擎,挑战既有的行规和边界;构件学习系统,使企业能够自发内升的增长;化繁为简,助力增长。


在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创始人精神视为一项关键战略资产,培养和衡量创始人精神,监督落实情况并予以奖励。


创始人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年轻企业取得成功所必需的东西,而且对于平稳发展的成功企业也同样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这类企业克服伴随增长而来的复杂性和惰性—而且,如果必要的话,还能帮助企业全面实现好转。想想濒临倒闭边缘的苹果公司,直到史蒂夫·乔布斯回归并为其注入公司失落已久的创始人精神,才使整个公司得以转变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创始人精神是关乎企业内在健康的一项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企业对外失利的根本原因。创始人精神也是一个衡量指标,判断企业是否已经准备好快速行动、适应变化、保留像创始人队对一线业务的敏锐直觉以及积极创新,而不是和未来趋势背道而驰。


本文综合自韩微文的文章及其在不同场合发表的演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