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耀眼的遗珠

 lwg6451 2017-02-16

///吴正前

一九六四年,文物考古界发生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新疆吐鲁番墓葬发掘一批盛唐时期的汉字书写墨迹,有公文也有私契,体例庞杂,内容多样,不仅丰富了西域考古历史的研究,而且填补了唐代书法资料的空白,徒手书写墨迹极为珍贵。《贷练契》就是一份观赏价值极高的墨迹文稿,写于唐麟德二年(665年),主要内容是丝织品老板与贷练人之间的契约,落款有“贷练人赵丑胡、保人白秃子、知见人张轨端和竹秃子”字样,草书十四行,一百四十多字,书写者何许人不得而知。契约严格约定了贷练双方的权利。比如,延行不还,听拽家财杂物平为本练,直若身东西不在,一仰妻儿还偿本练。一纸流畅的墨迹,反映出唐代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说明汉字书写已成为西域社会交流的工具。麟德二年(665年)是贞观十四年(640年)灭高昌、打通西域门户后的第二十五个年头,正是重现汉代丝绸之路的辉煌时期。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汉字书写如此普及、如此高妙让人难以置信。这样评价《贷练契》的书写,似乎容易产生误会,认为农耕时期的一份简单的实用性书写契约,有必要那么夸张吗?其实不然,《贷练契》的书写符合现代书法的诸多元素,有些元素是我们无法达到的。有人把《贷练契》当成“民间书法”,似乎值得商榷,民间出现的笔形墨韵,并不表明书写的旁门左道。书法家余姚人对“民间书法”作过深入的学理解剖,结论比较客观。所以,别小瞧《贷练契》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艺术气息,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唐代草书的另类式样。

耀眼的遗珠

///《贷练契》

行笔流畅。《贷练契》十四行,前三行墨色较浓,后七行墨色稍淡,落款处浓淡相间。细心观赏,不难发现笔锋运行速度很快,笔尖摆动迅速,转折灵活,一气呵成,一百多字有一笔下来的感觉,所谓的一笔书也不过如此。书写者并不计较点画的到位程度,而是顺其自然,追求天成,点画的衔接、字迹的转换极其流畅。字体造型多取竖势,点画之间涌动着一股内在气势,尽管单字点画连接过甚,但并不影响识读。修长的字体格外优雅,合并了许多繁琐的笔画,突显书写个性。笔锋提按不多,而摆动频繁,如风拂细柳,游移飘动;如风戏彩云,温婉调和,笔尖轻微细腻的流动,来得十分轻松。总体感觉,书写者受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对毛笔驾轻就熟,对转折了如指掌,对结字胸有成竹,把复杂多变的汉字点画玩弄于股掌之中,随心所欲地拆解组合,让人心悦诚服。有人把《贷练契》的用笔比之于颜真卿《祭侄稿》的粗狂、浑圆和厚重,简直无稽之谈。颜真卿生于公元七〇九年,比《贷练契》晚了四十多年,前人如何继承后人的笔法呢?完全名家心理作祟,盲目的互相攀比,害人不浅。

耀眼的遗珠

///《贷练契》局部

笔力劲健。《贷练契》点画劲健不容质疑,如果将其放大处理,点画力透纸背,锐利无比。入锋蓄势待发,出锋斩钉截铁,一种无所屈从的果敢之力令人紧张。所有点画都呈现铜铸铁打、骨力非凡、喻彼行健、是谓存雄的感觉,骏健雄强的力量和引筋入骨的风采令人不安。显然书写者使用的笔锋非常强健,不偏不移的正锋气入笔端,顺势而下,如扫三军。点画坚实而浑厚,结体奇侧而险绝,章法变化而贯通,骨力和元气统摄全局,给人一种“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感觉。书写者控制笔锋的能力超乎寻常,从点画的走向可以看出,重按少而轻提多,或者说是以提代按,笔笔离纸而又笔笔镇纸,故而瘦劲妖娆的点画虽然游丝袅空,但多如锥画沙,力沉气健,透于纸背。《贷练契》的用墨特点,也能看出书写者一次饱蘸浓墨而连写数字,直至墨枯笔渴仍能看出字体的完形,即使最后干擦涂抹,墨色似有若无,也能枯中见荣,万岁枯藤般老辣和连云走风般刚劲显露笔端。正如林散之所说:“春雨滋涵浓欲滴,秋风干裂瘦仍坚。”这种苍劲与干枯周而复始的交替,虚实相生相反的节律,激发出自强不息的刚健,就是《贷练契》的书写品格。

耀眼的遗珠

///《贷练契》局部

节奏跳荡。《贷练契》的突出特色,是书写者精心设置了笔墨节奏的变化,用墨的技巧很高超。盛唐时期汉字书写能够讲究墨色变化的并不多,反映出书写者有足够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唐代对汉字书写的熟练程度,艺术观念令人叹为观止。从整体上观察,十四行自然出现五个阶段节奏变化,开始到“贷取”前,“贷取”到第四行“清了”,“到过”起始到“为本”止,“为本”至正文结束,落款第一行重,然后四行渐淡。显然五次蘸墨写至墨尽,每次书写字数不等出现的节奏变化,如同音乐的节奏高低变化一样,有起有伏,有始有终。从点画节奏变化来观察,笔尖运行畅达,伸张折转自然,即使个别点画不到位,接着也能够天衣无缝地补充上去,互相衔接非常得体。同时,还可以看到笔尖运行的速度有快有慢,有疾有徐,弹出的点画基本均匀,如游丝交连,韧性十足,苍茫枯竭,天真率气。这种对笔墨点画精准的把握能力,运笔的娴熟程度,灵活操控锋尖的能力,在以实用为目的的书写之中堪称一流。

耀眼的遗珠

///米芾《彦和帖》

布局空疏。《贷练契》书写的形式十分讲究,正文平铺直叙,左边的落款有意下落,与正文特意隔开,形成视觉上的分别与反差。行距的宽窄有细微差别,透气性较好。整体感觉气息清新旷达,空间开阔。签字画押与正文内容形成的空疏对比关系,尽管有意而为,但协调性好,营造的画面赏心悦目,粗看透气,细品活泼。显然这种总体布局一定吸收了魏晋手札的章法布局特点,既实用又美观。宋代较好地借鉴了这种布局特点,苏东坡、米芾等很多书写大家,留下很多类似的布局。米芾的《彦和帖》“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分三行一气到底,各占三分之二行。《值雨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留白处十分强眼。当下汉字书写脱离实用之后,为活跃画面,有人直接借鉴这种构图方式,虽然有所变化,但不免重复雷同。

以上特点,能够反映出《贷练契》的书写个性,书写者似乎心胸开朗活泼,性格率直,写字不拘成法。汉字书写有强大的惰性,原因是制约因素太多,有严谨的字形结构,有传承有序的书写技法,有变化多端的笔墨纸张,有时代的审美观念,让后来的书写者小心翼翼,不敢任意造次。循规蹈矩而又任情恣肆地书写,体现的是一种协调矛盾和冲突的能力。《贷练契》的书写不为俗拘,不为法缚,有一点“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味道,细劲的点画既无矫揉造作之态,亦无雕虫斧凿之痕,于自然平淡处见沉酣尽情之趣、天真活泼之味。《贷练契》的结字也是一样,有些点画的连接并没有严格按照草法按部就班地笔笔到位,而是根据自己的书写习惯,摆动和转折笔尖。《贷练契》字迹普遍修长,有的长得甚至过头。然而,这样的书写极具感染力,犹如藐姑射人超然于物外,浮游于尘俗,自出机抒,别具一格。汉字书写做到从心所欲不愈矩,就能催发天真,赢得真率酣畅、淳朴隽秀的潇洒之美。做到天真烂熳,随手书写,就不可能不冲破既定成法,不可能不出现“法度”之外的新意,也就不可能不带来某种程度的不足,这些不足正是《贷练契》的可贵之处。

假如刻意求工,心态拘谨,精神紧张,灵感封闭,就可能心怀杂念,放不开手脚,心底的激情难以表达,写出高境界的字比登天还难。《贷练契》的放纵,似乎表明书写者心无旁骛,毫无牵挂,心态放松,情绪高涨,天性贯注于笔墨,“不期然而然”的情调涌入笔端。这需要“忘乎所以,目空一切”的书写心态,以使书写者的意志达到“沸点”。这样往往能够出现意料之外的书写意趣。独表性灵,是不是可以不计工拙地任意而为,显然不是。汉字书写尤其是草书的书写,大多体现在性情与法度高度的统一上,所谓的“从心所欲”是在高度把握法度的基础上的书写。这种高度把握,表现为对法度的“熟能生巧”的转化能力,操控笔墨的惯性能力。这种惯性,是凌驾于理性控制之外的无意合辙,是巧夺天工。只有长期的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才能实现,是在“下笔有由”的实践中养成的习惯,是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平时严格的法度训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时的激情就能一任而泄,虽然不在意法度,但法度自然随着性情恰到好处地流露出现。我们欣赏《贷练契》,首先打动人的是书写情调、气息、气势和力感这些意境的东西。然后,才会情不自禁地将欣赏的注意力转移到形式构成和表现手法上来。其实意境的特意营造,必然表现为情感形式与书写技巧的高度一致,也是汉字书写出新的必然途径和方法。

历史上像《贷练契》这种无名氏的书写汗牛充栋,可惜几千年书法史近乎一部书家名字编缀的历史,名不见经传、隐于市井风尘的书写高手,何可胜数?数百年大唐王朝能够数得上来的书家就哪几个,你想书法的发展能好到什么程度。难怪清朝末期康有为面对新发现的残碑断石,受到包世臣的启发,感慨:“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肉峻宕,拙厚中皆有逸态,构字亦紧密异常……何其工也!”康有为对南北朝穷乡僻壤、无名书碑大加赞赏,“无不佳”、“书皆神妙”的赞语都胜过唐代大书法家。这种偏激的全盘肯定接受,无疑有矫枉过正之嫌。如果康有为见到像《贷练契》这样的墨迹,不知要发出什么样的感慨来!康有为发现了无名氏刻石文字的简、奇、古、朴。欧阳修《集古录》说李康德清颂“字画奇古可爱”,常山义七级碑“字画亦往往有古法”。奇古、简古,皆具古法,所以古质者也往往被形容为刚健。《贷练契》墨迹则不同,笔画坚韧,富于弹性,流传下来的唐书并不多见。然而,点画笔墨的清纯意味似乎来自汉魏,气息境界又不失两晋风韵。如果说像开始的浑厚粗犷一直倾泄下去,整体意境就不同了。正文的后五行纯粹笔画的流动,既没强调过多的文采,也没有刻意表现笔画的变化,给人一种纯纯清清的感觉。可惜的是这种真迹太少,基本丧失了对比的可能性,故而考古发现的许多真迹不得不找个有名气的书家顶替,以至于造成作伪造假成风。这种状况既是书法的不幸,也是书法的大幸,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伪作,还需要那么多的书法鉴定家干什么呢?

2015/2/2

打开2017最新版书艺公社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