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脐疗法 感冒,又称伤风、冒风,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由于感邪不同、体质强弱不一,证候可表现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的差别。如果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 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所致,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趁虚由皮毛、口鼻而入,从而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感冒虽以风邪多见,但随季节不同,多夹时气或非时之气,如夹湿、夹暑等。 主症为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脉浮。兼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痰液清稀,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浊涕,痰稠或黄,咽喉肿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感冒。夹湿则头重如裹,胸闷纳呆;夹暑则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连成大泡,放水泡后涂上本膏,13天痊愈。 [按语]:用本膏治疗I-Ⅱ度烧烫伤40多例,一般5 – 10天可愈,稍重者两周内可愈。
葱姜豉盐熨 主治:风寒感冒。 处方:小葱、生姜、淡豆豉、食盐各适量。 用法:将小葱切碎,生姜捣融,淡豆豉碾成细末,然后和食盐混合均匀,在锅内炒热,用布包裹。,趁热熨脐上,外用绷带包扎固定,药冷则更换新炒热药,再继续熨,以汗出为度。每日2-3次。 复方杏苏散 主治:风寒感冒。 处方:紫苏叶、杏仁、白芷各15g,葱白5根(连须),生姜2片,蜂蜜、萝卜汁各适量。 用法:先将紫苏叶、葱白和生姜捣烂如泥,次将杏仁、白芷共碾成极细粉末,加入紫苏叶泥中调匀,再取蜂蜜和萝卜汁加入。调和成膏状备用。用时取药膏如蚕豆大,捏成圆形药团,贴入脐内,外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贴药后嘱患者覆被而卧,令发微汗,汗后即收效。 葱鸡酒饼 主治:风寒发热。 处方:葱白7个(洗净),鸡蛋清半茶匙,白酒10g,面粉适量。 用法:葱白切细,连用蛋清、白酒、面粉放入小碗内做成面饼,以不甚粘手为度,在脐上(冬季要略加温),再用绷带或手帕固定,待患儿有喷嚏时,病情已大有好转。每日1次,连用2 -3日。 葱姜麻黄糊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 处方:生姜10g,葱白30g,麻黄6g。 用法:上药共捣烂如泥状,敷脐部,其上置热水袋熨之,盖被取汗。
注:本文仅供参考,请在正规医师指导下用药 |
|
来自: 过客bn2akq269w > 《中药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