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占新华:瑜伽老师如何导演一场“戏” | 暖冬公益课笔记

 口琴和吉他 2017-02-16


 

60堂优选课程,8场精彩论坛,

92位大咖导师倾情巨献,引领瑜伽行业的你

——走出寒冬!


本文大概10183个字读完约需12分钟,备上一杯清茶 ,跟占新华老师学习领悟导演课堂的艺术,如何提升瑜伽老师的自我修养,瑜伽老师创作的三大原则以及什么是三位合一等等……




导师:占新华

整体瑜伽实践导师,身心灵瑜伽实践导师,国际身心灵导师,柏林禅寺瑜伽修习导师,国际瑜伽大赛裁判员,国际瑜伽联盟协会会员,瑜伽之爱讲师团讲师。


大家好,我是占新华!感谢随心瑜平台的邀请,感谢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伽人的围观,希望今天的分享让彼此获得成长与提升,谢谢大家,感恩。

 

“瑜伽老师如何导演一场戏”,当大家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相信很多的老师、同学会心生疑问,瑜伽老师跟导演,跟戏有关系吗?虽说我不能听见你的回应,但我依然能读到你的心里。

 

这堂课的主题我们基本上分为四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是瑜伽与艺术,第二个章节是瑜伽老师的自我修养,第三个章节是瑜伽老师创作的三大原则或者阶段,第四个章节是正位、顺位和归位的合一与相融。



一、瑜伽与艺术



那么第一个我们来了解或者思考一下,瑜伽是什么?我们既然是教瑜伽的老师,或是练习瑜伽的爱好者,多多少少会对瑜伽两个字是非常熟悉的,也包括对它的定义是熟悉的。伽的本义就是连接、相应、合一或者一致。那瑜伽的目标或者说功效,目的是什么?止息心灵的波动,或者停止意识的扭曲。前面的这些我们是达成共同的认知的,那么我们聊一聊艺术,瑜伽与艺术。

 

在印度的六大基本艺术当中,其实就有瑜伽,它包含着瑜伽、摔跤、戏剧、音乐等。那就是说其实瑜伽在印度文化古国这个文明体制当中,既是哲学的,也是艺术的。哲学与艺术在某种意义上,上层阶的时候它们有极为的相融感和相似感,只是其常见的方式和体验不同而已。

 



那在印度的哲学当中,其实可以把艺术分为不同的形态,比方说实用性的艺术,表演性的艺术,观赏性的艺术还有治疗性的艺术,包括这种心灵层面的艺术,其实它就叩响了瑜伽这扇门,瑜伽的核心就是心灵的艺术。当然后来瑜伽在中国及欧美体系当中,会把它分成不同的形态来体现,为了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为了市场化及商业行为的需求,比方说产生了以瑜伽体位法为表演的一种形式,叫表演艺术。那还有包括对身体力学结构几何的认知层面,在骨骼、肌肉运动解剖等一些理念,就产生出了一些我们现在所说的治疗或理疗艺术。那包括后来其实偏向于一些心灵疗愈,这种让自我宇宙的合一,形成这种方式的连接,让自我的子光明融入到宇宙的母光明当中,这种与真我连接,与灵性连接,与大智慧连接的方式,其实就是心灵的艺术,艺术是一种表现和表达。

 

我们常常会说瑜伽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艺术是凸显生活方式的一种非常精微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就是要内在生根的,那种内在生根的艺术,就类似于瑜伽心灵的艺术,往内求生发智慧,向外求生发完美。

 

我们要非常清晰的了解,艺术不等于同表演,表演只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艺术的熏陶可以培养一个人内在的觉知觉察能力,打个比方来说一块糖吧,一颗糖是有形有相的,你能看得见的,这个叫外在的显现,那看不见的是什么?一个是糖里的那种元素,素材,还有一个是这个糖之所以存在着,它的价值是为了给人吃,人吃完以后尝到的那份甜还是什么味道,那个甜就是通过很多时候用艺术熏陶出来的一种感受。所以我们说这个糖和吃糖,吃糖后感受到那种,味蕾之后感知到的那种甜,而且能表达出来那种甜非常的美味,好甜啊,太甜了,那种感受只能是用艺术的表达所呈现的,它无法跟别人直接表达出来的多甜,甜到什么程度,唯独是个体差异化所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你是喜欢吃糖这一个,那么这个甜就非常非常的甜。如果你现在心情不好,你吃这个糖你会感觉到,还好吧。

 

瑜伽是心灵的艺术,如果它是把瑜伽体位法做成外向法的,那么它是表演艺术,如果它是偏向于这种实用性的,这种治疗性的,我们把它叫做理疗的艺术。如果我们把它当做内在细节与宇宙的合一连接,一种回归自我,找到内在力量的方式,那么说它就是一种心灵的艺术。艺术无法表达艺术,艺术家也只能通过自己的艺术去表达自己的内在世界,或者说是他的内在世界的一种显现而已。或者经历着人生的不同曲折,不同的色彩通过艺术表达出来,所以我们经常说,这个东西很有艺术感,并非他符合于我们现在人肉眼所看到的那种价值观,艺术并非是你的肉眼能直接看得出来的,如果艺术是那样的,那可能只不过是表演而已。所以为什么要引这个话?因为瑜伽更多的是要提供内在的觉知力,越觉知越内在有力,越内在有力越有觉知。所以我们要带着觉知,带着觉察之心去练瑜伽。我们才是那个小宇宙,我们变了,一切都变了。



 

一个人要培养内在的觉察,才能知道外在是如何正位、顺位的。因为当我们睁开眼睛的那一刻,看到的这个事情就是非黑即白,一定会产生着两股能量的不平衡,非黑即白。其实每件事物,每个人每个生态其实都融含着阴阳平衡。只不过是我们认为的投射了给阴多还是阳多而已,所以我们才要培养正面的觉察。

 

真正的艺术,或者叫舞蹈,我们都可以把它暂且理解为舞蹈,向内舞蹈就是瑜伽,向外显现可能就是舞蹈表演。所以当一个艺术家如果能走进内在去表达内在的真实,与那份真我产生连接时,把舞蹈跳给自己,那就是瑜伽。那舞蹈跳给观众,可能它就是表演。往内走心灵的艺术,往外走就是表演的艺术,瑜伽亦如此。

 

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教课,包括练习。在做的工作坊当中,也会深切的感受到,全国的很多瑜伽教练,瑜伽老师,甚至时间够久的一些导师们,已经忙碌的去过于强调教学,这种如何提升自己的精进,而我认为瑜伽不应该的一味的只追求正位精准,因为有时正位精准是随顺而为的,不然大脑会容易产生执念。

 

在教课当中要明白一个事实,那就外在显现的是要与内在连接的。比方说你是一个老师,你在课堂上的教学,难道不是与自己内在的连接,又同时与学生、会员内在产生连接吗?这是种两者交融产生的共鸣,那外在声音语言,肢体语言就是向外的显现。

 

我们的瑜伽经常会谈到说愉悦,或者我个人拿一句话把它来概括起来就是,一切的真善美都是瑜伽。但为什么现在的瑜伽要么愉悦,要么这种慈悲、善呢?也就是一个所谓的一个讲究感官的享受,外修派,一个是极致的享受精神的自我实现。所以愉悦和善应该同时存在相互承让。

 

我们说愉悦派,就是我们说的那种酣畅淋漓,这种很热火朝天,这种出汗的感觉确实很爽,包括这种类似于体操式的,健美操式的,有氧操式的瑜伽课程。这种课程可能会满足于一些短暂的大脑的需要,比如说内在的自我膨胀,特别习惯于用脑思考,感官从未内求过的人,那么他们更希望瑜伽服务于他身体的形状,能出汗、能塑型,它会短暂的满足一些欲望。所以这种相对可能会受一些年轻的客户群的喜欢,但是它无法持久,因为它没有找到瑜伽本质的这种意义。因为这是拿自己的短板去击别人的长板,以卵击石,这种叫愉悦派的。

 

那还有一种是,这种叫内修派的,比如说心灵层面的,内观的这种静心,禅瑜伽等等。这种多少会表现的过于严肃和拘谨,多少会屏蔽一部分年轻受众,因为他们的人生际遇和积淀不够。

 

那我们今天的课程主题不太强调于这种特别的个体差异化,比方说私人订制,这个我会接下来如果有时间与大家分享,如何做私教,做疗愈的这种艺术,很快的找准客户的需求,直接了当的帮他解决问题。



二、瑜伽老师的自我修养



第二个章节,现在我们开始去做一个探讨,关于瑜伽老师的自我修养。很多时候我们的瑜伽老师很难去界定自己的身份感,也确实是。那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瑜伽老师如何导演一场“戏”,我们说的瑜伽老师作为一名导演的角色是什么?瑜伽老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也是编制、也是统筹。

 

我们知道导演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首先导演要监控,要把控这部作品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说一个瑜伽老师,要上一堂课首先要了解传统瑜伽与现代瑜伽起码的区别。那我们的传统瑜伽更多讲究内修派,也包括上层建筑讲到的这种信仰层面的,宗教层面的一些智慧。所以有时候为什么有的老师,如果完成修传统派思维还不够于敏锐的人,那么他的教学会很生硬,很死板,也就是脑子不开窍。





1、传统与现代



那么说一些现代派的老师,如果只讲究这种现代的愉悦感受,感官感受,所谓的舒适。对了,还不叫舒适,叫爽。我们前面也说到了,仅仅有感官的舒服,身材的这种显现的话,它不足以表达瑜伽的核心意义,也就是说走着走着就丢了,将来就会迷失自己。

 

那么我们说一下如果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呢?这一点我就会提倡到整合瑜伽,既整体瑜伽的理念了。如果说传统瑜伽是一种根性的,一种天人合一智慧的结晶的话,那么现代瑜伽就是为了随顺当今这个时代的生活、事业、节奏、心理关系而做出的一份承让。在传统瑜伽当中其实更谈到静态性的练习,而现代瑜伽谈到更多动态性的练习,比如说传统的印度瑜伽,早期的哈他传统的,那后来到现代欧美派的一些,流瑜伽、阿斯汤加、艾扬格体系,还有寰宇瑜伽等等。我们暂且不谈各流派之间具体他们的意义是否成为真理,我们只要确定一个事实是,任何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也并非绝对的完美。我们只不过是在接近完美的道路上,成长着,苏醒着而已。

 

所以从传统瑜伽当中可以谈到意识、能量、灵性层面的修为,那现代瑜伽会谈到这种肌肉、解剖,关于这种肌肉层面的认知,传统有时又过于形而上的表达,而现代人又是非常缺乏觉知这个能力,于是很多练习者甚至老师往往上课的时候会觉得听不懂或头昏。

 

所以我说我个人推崇整体瑜伽的理念,也是因为它可以集所有瑜伽流派的精华于一身,进行重新的配置,让它更好的服务于当今人类的健康问题,生活问题,事业问题,情感问题,以及心灵的状态问题。如果我们的瑜伽不能服务到这些的话,那怎么样讲瑜伽的入世观呢?那怎么样让各行各业的人都来练习瑜伽呢?因为他觉得瑜伽能用得上,为他所用才会需要你对吧?人就是这样,因为你有用我才用嘛,这叫人性。

 


2、时间空间和角度



那还有第二个层面,时间空间和角度。我们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在思考这个事情本身的时候,我们起码带着三维的思考,时间、空间与角度。包括说我们在一个课堂当中,一堂课的设计当中,首先确定时间,比如在春季,我们有更多讲生发之气的,知道时间及时间状态,第二知道环境,包括人的多少,场地的大小,是室内还是室外。包括不同人群、年龄段、男女,是健身房体系,还是瑜伽馆体系,是讲内修派还是其他。

 


3、深入了解客户意图



第三角度就是要深入到客户当中去,了解他的意图。很多时候我们作为一些修传统派的老师,需要在这三个层面上,三维立体的思考微妙的做一点妥协与承让,不用只讲所谓的真理,这个世界没有真理,真理是你内在向外的投射而已,有时候客户想要的只不过是那份感受,你把感受引导对了,其实结果就已水到渠成了。

 

所以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的这种老师,其实这句话本来就是有矛盾的,传统与现代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希望每个老师都作为导演的角色,既要遵循自己的一个什么,艺术追求、人文追求,还有一点是要与当下的社会产生共鸣。

 

那我们谈一谈画外音,冯小刚导演和陈凯歌导演,陈凯歌导演一直向往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性人文价值,自己认为的那份艺术水准,而冯小刚导演更多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在迎合大众口味的同时,又不失他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内涵。这就是瑜伽本质中,阴与阳间相互承让的艺术。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冯小刚导演更随顺了当今这个时代的需要,他在做入世的修行。我们要做一个既传承于经典,又要去优化经典的人,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随着空间、随着角度的不同,一切可能都在变,这叫逆向思维,这是一个始终需要动态调频的世界,平衡代表静止,平衡是温暖的裂变!

 

瑜伽老师需要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长板和短板,取长补短。尽量捕捉自己的短板,不时的在私下里更多的去把短板补长,要勇于承担,面对自己的短板,这是八支当中第一种的诚实,不要时刻都在暴力对待自己。

 

作为现在的一个瑜伽导师,瑜伽老师,教练,我们也应该适应着当今这个时代,年轻人包括现在的一些年老人,他的思维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方法,来应对万变的人生。如果我们愿意将内心敞开,真正的敞开去接受经典,去真正的研读经典,你会发现其实经典需要动态平衡的实践来证明。





三、瑜伽老师创作的三大原则



第三个章节我们讲三大原则和阶段,瑜伽老师的创作,就像导演一样,导演要进行一个艺术创作和构思,起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叫艺术体验,比方说我们练习的体验,自我练习,第二个是艺术构思,比方说我们教一堂课我们要排练,如何的去排练?构思,这堂课是以什么为主题的,肩为主题的,心灵为主题的,平衡为主题的,我说的不是简单的那种体式。

 

我说第三个阶段就是艺术传达,也就是我们的这种授课过程的随机应变。当我们的构架一旦出来,我们的体验非常的深入,我们的构思非常的有逻辑,有思路,我们的传达就是更准确的,作为一个导演创作来讲,体验就是来自于生活的素材和自己经验的积累,只有你练习的很好,你才能真正的去构思一个不同形态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我们的课程。

 

只有当我们的构思产品具有逻辑,比方说一堂课构思怎么构?前面要阳起来,后面就要阴然后再收藏,先阳后阴再收藏,这是一堂课基本的逻辑。我们所说的阳并非是大跳,这种感官的相,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其实人如果想要让自己动起来,让气势循环的很好的话,你需要让你的末梢神经有小小的流水的感觉,流动的感觉。

 

如果你现在再做一个战士二的体式的话,你可以尝试一下,怎么样让你的双肩如水的展平到指尖,微微的将手指屈一点,小小的动你的手指水就流过去了,有很多时候我们太习惯于把世界理解为直线性的,而这个世界其实是曲线的,直线就容易受伤。你们可以尝试尝试,弯曲膝盖跳起来,然后整个像僵尸的一样的形态让脚后跟落地,你是不是感觉,震动到了腹内脏器官,甚至头晕的那种晕眩的感觉。

 

我们传统的思维是理解直线思维,而现在是要讲曲线和抛物线,包括传统做生意的人,做企业的人,做思维就是直来直去,那现在的思维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以前是我做出什么,然后卖出去想来买就买,现在是叫定位,所以你的艺术构思一定要体现出不同的定位,我刚才前面说了,有的人习惯于这种愉悦派的,有的人习惯于这种心灵派,有的人习惯于这种酣畅派的,你要不同的产品对接,所以你的课堂设计针对人群要不同,所以你的设计构思要不一样。

 



我们说的最后你的艺术传达一定是适合于当下时间、空间和这种角度的。比方说我们的双手,有时候你在引导一个学生,很犯懒的学生,说明他的动力性不足啊,那你就应该,在他的身边是站起来的,甚至会用一些手势,我们更多的时候用手势用语言,用口令去教学,因为针对于大课。如果当你的学员已经很有偷懒的感觉时,你还在下面讲放松,他一定站不住那个站势。我们就应该用肯定性的口令表达鼓励其练习的欲求。

 

当然我们的这个口令表达和肢体语言是需要艺术的,比如一个站士一式,一般老师会说后弯,而我用后展开,打开心扉等口令表达,因为人对于往后弯,他会直接弯到那个脆弱的位置,比方说他会弯到下腰上,所以我们说所后展,展开你的心胸,吸气向上,呼气展开胸,展开你的心,这种是很有力量的,如果你以温暖的语言去引导,而且你蹲下来去讲,它会能量下调,他的视觉,人的视觉会因为往上看,往下看,影响着它的内在的那一份波动,我们所说瑜伽是止息心灵的波动,对于瑜伽课本身当中,我们更需要的是产品的体验,上完课后的那份内心不再波动,挺好。那如果这个孩子、这个会员的欲望心特别强,每一个体式都要做的非常的强,超越了。那么说你走在他面前,走在他的身边,你的内心要化做一种母性的,一种温暖的感觉暗示自己,放松。哪怕你不说,你心里暗示自己,你变了他就变了,你要启发他,做为导演启发你的演员。

 



教练就是在课堂当中掌控全场,掌控全场的能量调度的,而不是自己作为主角,把自己当为主角那学员就成为配角了。拿学员当为主角的时候,我们就是导演。所以包括你的手法的不同,在大课当中可能有时候没办法去细致的调整,怎么能通过一两个动作,比方说我们做一个动作,说战士二的时候,很多人会讲说,大脚趾向脚外侧脚后跟深入进去啊,然后等等从头到尾。你会觉得整堂课的能量会很好吗?私教当然可以啊,但私教他也觉得累啊。能不能去直接把那几个,比方说大脚趾双脚往下扎根,往两侧推,讲整个力合到你的身体的腰腹,拉长身体中线等等这些语言。然后说就是有一些指令性的语言要肯定,坚定。

 

那一堂课的中后半部分,特别是后半部分,要用一些感觉和感受的语言,一堂课前半场就是要导演启发带动,后下半场给予演员自己的发挥和留白。也就是说前面我们要制作糖,后面要尝这个糖的味道,那个味道是各抒己见的。也就是不同的人,对甜有不同的感受与内在需要。

 

我们一堂课整个格局就是前面一定要让人产生有精进向上的能量,然后通过巧妙的方法让整个人的能量,逐渐的收回到你的身体以及意识当中来。就如人在年轻的时候该闯的时候要闯,该努力努力,还受得了委屈,吃得了苦,经得起风雨。但是如果已经到了年暮时,六七十时那你就要让自己,精进完之后有那份成熟了,也就是接纳和回归,不再做无畏的斗争,麦子熟了,该顺势低头了!

 


四、正位、顺位和归位的合一与相融



所以这个世界当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说七八十岁还跟小伙似的,小姑娘似的,七十多岁动作好难好难。当然这个状态是为了激发一些年轻的女孩和男孩都不够努力的人而言的,其实作为年老的一些人,应该讲收、小动就可以了。那年轻的人更多还是要讲生发的,阳气要上升,不然你怎么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事情呢?一切都是皆有可能的,奇迹是被创造出来的。所以第四个我们讲就是三位合一,也就是怎么真正的去让自己的一堂课前面的热身很好,我们说动能生阳,静则为阴,所以在一堂课当中,前期先要培养一个,比方说静坐、调息,哪怕坐山式或者站山式,我个人会引导大家先坐位性的一些练习,然后缓解的通过一些方式让自己站起来,这种阳性生发会更快。

 

一些小肌肉的活动比方说肩关节的内旋、外旋,左右侧的小小的伸展,我们进行抛物线的伸展,因为抛物线减少了关节的损伤。我们可以把一个体式做出来,让形、息、意合一交融,看得见的形,看不见的息和意,这三者融合才能真正达到一种,类似于冥想,体式当中结合着冥想,冥想就融合在体式当中,连接当中。

 



我们说三位合一其实就是能量,外在的正位说的是骨与肌肉之间有空间和平衡,偏向于物理结构的正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欧美派体系的瑜伽,然后内在的正位和精准,是更多关于气息的控制与运用,提升内在的觉知力和心灵力量的。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个髋关节外旋的练习,如果外旋角度比较大,那么那时骨盆可能就不是在肉眼看到的正位,其实它也没有错,瑜伽是讲平衡和承让的艺术,因为一个人想在30岁时候功成名就,然后自己家庭又非常的稳定,老婆孩子热炕头,一星期有六天在家里面陪着老婆孩子,然后事业又做的非常棒,怎么可能?总要妥协和承让嘛。所以不需要在一堂课当中,让每一个练习都要达到尽善尽美,在这个的前提下,你随机应变的去运用你的方式、方法、口令,包括声音的大小,包括你的眼神,你是调度现场的人。有的人需要调整,有的人不需要调整,你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和他的气息。

 

如果整个一堂课你都在调整着某一两个,感觉动作做的不如你认为的那样好的标准的话,你老调他的话,他会失去信心的这种觉知,因为觉得老调他。当然有的人会觉得很关注他,因为一堂课你要为整个作品服务,也就是导演不能因为某一个演员的一句台词你明白吗?要整个戏出来之后,上映之后,观众看了真好,太有冲击力了,我看完以后有什么内在的感受,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事……

 

当然瑜伽是练习完之后是回归了,内在是平静、稳定而舒适的,眼睛是清透的感觉,回归到婴儿时的那种纯净、单纯。所以我们讲顺位其实就是走抛物线,顺位一定是讲更能量层面的,就是你的意识要跟你的气息和你的形态要产生一个合一,我们更多用意识作为监控,处理练习中的留白与空间的艺术,让悬息发生在练习中,比如说做一个站立山式手臂上举,用吸气进行时将手举到天空停止时吸气感觉还在,感受气还在进入你的体内当中,那份随顺气的惯性和留白就是空间,也就是所谓的悬吸,呼气进行时将手臂落下身体两侧,落下时感受呼气还在。当你能让气息包裹着体式练习时,体式就不是生硬和死板了,练习完将会获得一种看待事物不钻牛角尖,而且清澈,也就是说打开了慧眼这样的一种状态,平静内敛,气血温润。

 


五、人生亦如此



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从细节层面去抠你应该怎么去教,我们这堂课更多的是打开你的脑洞,打通认知,这一堂课要遵循起承转合,别想着一步到位,人生亦如此。

 

一堂课如果你的前戏不做足,你前面的铺垫不足的话,后面来一个矛盾,观众会不知道,会觉得没有逻辑,会感觉跳戏的,所以你前面的所谓的春生夏长,夏盛或者叫旺,一定要起的来承接的住,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扭转,一些微微的半前屈,不要低头的,回溯到我们的这种阴性的,内收的气场当中来,回归坐立再到躺位,秋收冬藏,得转回来,合的住。

 

在做休息术之前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冥想,在这个时候做冥想是很容易进入觉知的,也是非常有成效的。因为人在经历过这样的一次,大大的这种起承转合的练习之后,也就是当人的一生经历过了年轻、青年、壮年、老年、暮年时,回过头来一看我这一辈子真值得。所以这个时候他愿意坐下来细细的品味一下人生。你抓紧时间在自己做完体式之后来一个简单的冥想,在冥想的引导时,逐渐地引导他们进行挺尸式。

 

冥想放在于课堂的体式做完之后。因为人动完之后,体式完了呼吸,内在是稳定的,气脉通畅的,气脉通畅之后才能达到专注,专注之后才能冥想,冥想之后才可能三摩地。所以一定不要在前面做冥想,课程的开始做调息、静坐。

 

最后我们需要一些沟通的时间,所以我做一个收尾。我们今天谈到了瑜伽与艺术,其实瑜伽就是一种艺术,不同形态的艺术表现,表演艺术、治疗艺术,心灵的艺术,实用性的艺术。瑜伽更谈到与内在的连接,还有外在的显现。瑜伽就是真善美,我们说的这种瑜伽包含了这种愉悦与善的技术,仅仅有愉悦没有善的话,缺乏这种深度的认识,如果只有善而没有愉悦的话,那太过严肃。所以我们讲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相当重要的。

 



然后一个老师,一个瑜伽老师要更多的去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内在的各种体验,让你的体验足够丰富时,你的素材就非常的丰富,你编排课程的能力就非常的强。一个是技术,一个是艺术熏陶,还有一个是多去观察,多去觉察。然后就是一个瑜伽老师如何去在一个课堂当中,考虑到时间、空间及角度的问题。这三者三维的思想维度,才能真正的去看清楚一个构架,不然一个构架一定是支离破碎,碎片化的,然后我说一个瑜伽老师一定要内外兼修,带着融合的哲学去包容别人的东西。

 

带着整合整体瑜伽的理念,慢慢的去打破自己的思维僵局,跳出拆掉思维里的墙,做一个现代的修行者,那就是后来的创作的三大阶段,就是要自我提炼非常的深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然后艺术构思也就是自己的排课要起码的章程和思路对吧?想要表达什么?第三就是你的现场发挥能力和控场能力。

 

第四个章节就是三位合一,就是身体正位是基础,顺位是手段,归位是目标,让三者结合,不同次第的上升又能相通、相融,一堂课的整体格局是起承转合,冥想放在体位法之后,因为那个时候人容易安心,任何一堂课都要带来内在平静喜悦的感受,这才是一堂完美的瑜伽课堂!

 


Q&A



:老师好,有会员颈椎不好,在排课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答:跟排课关系不太大,跟如何运用体式有关系,就算是为了颈椎不好排一节理疗课,也要按照起承转合来。

 

问:不同年龄段的会员在一起上课,课程编排应该注意什么?新会员和老会员上课是否要分开呢?如果在一起排课的时候怎么排更好?

 

答:现场的手法指导和语言指导上,对于年龄大的语言鼓励、手法的指导多一些,尽量是站起来跟他平视的状态下,而对于火力比较壮的就蹲下来一些,这样现场的能量就会平衡。


如果有条件,尽量新老会员分开上喽,但如果你的课堂是混合在一起的,那大家就要明白一个逻辑,让一个人兴奋一些,你就要站起来,语言要亢奋,你要记住你是一个导演呀,你要启发演员的激情,如果这个演员本身比较亢奋,我们要演温情的戏,那就要柔和、温柔,激发他内在的觉察力,这样你的排课就不会空洞,各个年龄的放在一起你也都可以处理的很好。

 

问:练习倒立体式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答:先看做什么倒立,如果是头肘倒立,那么三头肌力量的建立,包括说肩膀外旋的能力,以及背部一些小力量如蝗虫式等,这三方面的力量的建立是基础,然后还要学会做前屈的能力,另外心态要平静,不能带着欲望做倒立,失去了瑜伽练习的目的,心会很躁的,

 

另外,还有恐惧突破,类似于肩膀打开的练习,注意肋骨不要外翻,我们希望身体左侧和右侧的能量和合在一起,汇聚在中脉,能量是往上的。

 

问:拜日式晚上适合练习吗?

 

答:可以做,但不要把阳气提的太多,比如说新月式后弯不要做的太强了,把内心的欲望感觉收一些,就像是收敛的能量了,如果你是带着一定要把这个动作做得非常完美、酣畅的感觉去做,可能就不太合适晚上做了。


任何的练习,比如说倒立啊,拜日啊,都可以晚上做,只是要少量的做。任何东西都不是绝对的,只是你如何运用的问题,比如我可以做手倒立是稳定而舒适的,做成冥想的方式,而你做出来就是洪荒之力了,所以这是使用瑜伽的问题,而不是练瑜伽的问题。

 

:练习完瑜伽感觉会有点疲劳怎么调整?

 

答:感觉疲劳,说明是身体虚,阳气耗损过度,说明前面的练习可能只有生发,如果力量不足又使用了外部的力量,把体内的阳气过度消耗了,又不讲究收藏和冥想,建议多做一些内敛性的练习,比如疏通性的拉伸性的,以坐立地面扭转式的阳性练习为辅。




整理:妞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