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草药,蕴藏着安糖治病的无尽潜力;一纸论文,翻开了糖尿病的治疗新篇。 大咖说 二甲双胍(格华止)――既是传奇,也是经典 曾龙驿教授: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之一,二甲双胍既是传奇,也是经典。说它传奇,一方面是其发现始于一株草药、纯属偶然;另一方面其降糖作用被发现后搁置达三十年,却最终被用于糖尿病治疗。说它经典,首先二甲双胍作为最早用于临床的口服降糖药,应用已达六十年;而且在众多新的降糖药物不断用于临床的今天,其地位不降反升,成为了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首选! 专家简介 在众多降糖药中,二甲双胍可谓是“元老”级别的药物,其具有长达六十年的应用历史。而在最初,这位“元老”藏身于一株草药——山羊豆之中。 山羊豆很早就被用来治疗糖尿病所致的多尿。1927年,Tanret等科学家发现其中的山羊豆素能够降低动物的血糖,而山羊豆素的衍生物——二甲双胍也于当时被合成。但由于当时胰岛素风头正劲,二甲双胍被搁置在一边,与临床应用无缘。 山羊豆植株 时隔30年,巴黎的一位医生Jean Sterne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对蒙尘许久的二甲双胍产生了兴趣。他与药剂师Denis Duval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及临床试验,总结成《新的降血糖药物:二甲双胍》一文,发表于学术期刊《摩洛哥医学》上。 这篇在糖尿病治疗史上举足轻重的文章,其结论中既包含了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结果,又兼顾了有效性及安全性。原文指出,二甲双胍在兔、鸡、大鼠、豚鼠、狗、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兔模型及糖尿病患者中,小剂量口服即可起到抗高血糖作用。动物口服大剂量二甲双胍会引起低血糖、电解质紊乱、高血钙、高血磷、高血钾,但人体通常对治疗剂量的二甲双胍口服耐受性良好,长期应用不会引起脏器损害。 Jean Sterne医生 因为二甲双胍在强降糖效果和低毒性反应两方面取得了最佳平衡,Sterne医生为其起名为Glucophage(中文音译“格华止”,意为“噬糖者”),引起了糖尿病学界的广泛关注,可谓二甲双胍的“再发现”。 自此,二甲双胍站上了糖尿病治疗的舞台。立足于论文的基础,深入的研究逐渐展开:二甲双胍良好安全性的原因被剖析,其在非糖尿病患者中无降糖效应,且安全剂量窗口很宽;与胰岛素联合治疗1型糖尿病的灵感,也源于文献中治疗被四氧嘧啶破坏胰岛β细胞的糖尿病兔。二甲双胍在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减重等方面的优势,也得以一点点被发掘。 时至今日,我们已从二甲双胍的发现中受益良多。而现在拿出手边的二甲双胍时,你眼前是否会浮现Sterne医生在实验室中,喜悦地拾起山羊豆的情景呢? 也来当大咖 读完二甲双胍的发现史,你是否有一些感想?又或者,你对于二甲双胍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愿景?现在,你可以直接于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后台回复“止于至善+姓名+医院+联系方式+你想说的话”,我们将选择3条最佳留言发表于下期“止于至善”栏目中,并赠送3位留言者医生站精美笔记本1份。你的心声,将会同大咖一样被万千医生分享! 文献原文:Sterne J. Du Nouveau dan les antidiabétiques. La NN diméthylamino guanyl guanidine (N.N.D.G). Maroc Médical, 36, 1295-12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