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救国英雄悲壮遇难,却至今仍受质疑嘲笑

 汉青的马甲 2017-02-17

问答

视频

专栏

音频

辟谣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2636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2月16日,放在中外国家历史,常见耻辱一刻,比如1870年这天,骄傲的法国人在凡尔赛宫里,被德国人强摁着脑袋签字,一笔划出去50亿法郎。至今法国人说起来,都是痛的深!


但明朝天顺元年,即1457年2月16日,明朝西四刑场,也就是今天北京西四牌楼,却见证了另一种羞耻:阴霾沉沉下,一位年近花甲的老汉从容走上刑场,刽子手钢刀飞落,一腔热血抛洒。两旁围观百姓,满场默默垂泪。刑场上站岗的士兵,监视现场的锦衣卫特务,事后也悄悄立一块灵牌,点一注香祭拜。深宫里的大明朝孙太后,没黑没白抽泣,几天水米不进。


这一刻,比丧权辱国更痛的羞: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未曾倒在敌人刀下,却被他亲手救过来的大明朝,扣上谋反的污名送上了刑场,如此悲剧英雄,正是于谦!


于谦的功与冤,几百年来常见大书特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轻的明英宗不作不死,带几十万精锐在土木堡入了瓦剌套路,一战覆没沦为俘虏。却是于谦挺身而出,扶起明英宗的弟弟郕王即位,也就是景泰帝,更亲担重任,硬是击败瓦剌捞回明英宗。熟料八年后景泰帝濒临驾崩,明英宗重夺皇位,竟是秋后算账,以“意欲谋反”罪,将这位大英雄送上刑场。以“意欲”之罪杀人的荒唐事,直追秦桧害岳飞的“莫须有”罪,堪称千古奇冤!


这样一位英雄,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世代深受景仰。但今天说起他,有些事情,却绝非老生常谈:悲剧英雄于谦,在今天得到尊重与纪念,却是远远不够。相反关于他的质疑甚至风凉话,几百年里,更一直没停。质疑的常言之凿凿,你于谦不就守住个北京?功劳哪有这么大?风凉话也常响亮:于谦就算功劳大能力强又怎么样?政治智商简直极低,不过是个愚忠!


而在这个日子,这些有关论调,才真正值得拿出来说一说!


首先是于谦的能力问题,所谓于谦能力一般,最早说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好些同僚,比如明朝翰林学士刘定之,北京保卫战前脚刚胜利,他后脚就上书骂于谦,说于谦顶多是个小功劳,却给如此大赏赐。后来好些质疑于谦的,也都照单全收,响亮的质疑声,几百年不停。


对这种质疑,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怼回去:金兵南侵北宋,北宋有汴梁坚城,还有刚吊打完西夏的强大禁军,汴梁更远离前线,可是,靖康之耻了!


明朝在土木堡之战后面对的情况呢?北京的街头上,满街断手缺腿的残兵,大臣们一片哭爹喊妈,还有好些机灵的,忙着装车搬家当,随时准备朝南方跑,临时最高领导郕王朱祁钰,也是吓得躲猫猫。山河沦陷的惨象,闭眼就能想到!



这种危急局面下,事后骂于谦的,当时基本是连躲带沉默。却是于谦慷慨站出来,可敢站出来绝不够,脑补下中国其他王朝蒙难前的景象就知道,没强大能力绝救不过来,但于谦有!


身为代理兵部尚书,他慷慨站出来担当了责任,但比起明末那群慷慨激昂却瞎指挥的官员来,他的出手,却是招招精准,先抬起郕王即位,一下稳住人心,再选准增援队伍,火速部署增援。整个京城进入总动员,家家有力出力,面对嚣张杀来的瓦剌精锐,更是步步设套,先一个空城计,火器优势灭掉瓦剌先锋,然后部下强大战阵,发挥京城防卫优势,面对面与瓦剌死磕,力挫敌人攻势后,反手炮轰加骑兵突袭。彻底拿下胜利!


把一盘散沙的北京,拧成坚如磐石,带一群战斗经验匮乏的二线队伍,死磕掉彼时草原最强的瓦剌骑兵!如此军事能力,照着明朝人的感慨,是“功固高于李纲,事更难于岳飞”,简直天赐大明于英雄!


对这样英雄,却是质疑声满满的人物,其实一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类人:平日高谈阔论,遇事就缩头躲猫猫,躲过之后嘴却不闲,谁出力就嘲讽谁。信他?春节都要过错!


比起这种质疑声,另一种风凉话,却是更刺耳,于谦是“愚忠”!他真是愚?


愚不愚?看看土木堡之变后的一个爆炸新闻就知道:兵败噩耗传进京城,朝堂上就哭惨,一群大臣却是只知道哭骂,骂完了还要打,连锦衣卫指挥使马顺,都被大臣们当场揍死在朝堂。这场面解气,可对保卫北京来说有用吗?非但没用还是玩火,连现场监国的朱祁钰都吓得要跑,站岗的卫兵也准备动手,眼看就要把一群闹事大臣全抓!倘真如此,用不着瓦剌杀来,大明朝就是闹散架!


可就是这危急时刻,于谦快步站出来先抓住要跑路的朱祁钰,几句话说服他颁布命令,赦免闹事大臣,一下稳住人心,这才把局势控制下来。如此冷静果敢,难道叫愚?



更见证他水平的,却是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的一幕,被打没脾气的瓦剌,求着要把明英宗送回来,不想私心大起的景泰帝朱祁钰,却是各种理由搪塞不肯收,就怕哥哥回来抢皇位,一群大臣磨破嘴皮子劝都没用,却是于谦一句话解决问题:今天位已定!一句话打开了景泰帝心结,立刻爽快答应去接人。对帝王心术,拿捏到如此精准,更能叫愚?


堪称军事强人的于谦,其实就是这样一位政治手腕圆熟,眼光水平绝不亚于军事水平的强大政治家。他的政治水平,清朝名臣纪昀,就是野史里出名聪明的纪晓岚,一句话形容的贴切:明白洞达,切中时机!


但这样一个高水平政治人物,最后怎么会落到这般的冤?看看明英宗篡权前的事,也就很明白:以明朝学者屠隆记载,当时于谦身为兵部尚书且总督军务,可谓兵权在手,而且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时,于谦更第一时间知晓。以他当时的权力,完全可以介入,但他的选择,却是按兵不动。为什么呢?《史乘考务》里一句话:而顾以一死保全社稷者也!


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景泰帝与明英宗,一旦兵戎相见,必然两败俱伤,而国家必定大乱。为国家大局计,于谦做出了一个臣子最正确的选择,保住了权力平稳过渡,也被明英宗清算,甚至这个悲剧结局,他也早料到,蒙冤下狱时,一道下狱的大臣喊冤,他却淡然一笑回答:辩也死,不辩也死!


两任帝王的心术,他早通透,骤然降临的国变,他早看透,以他的心机水平,想要保全自身,必有很多办法,但他唯一想的,却是家国天下,不让大明朝再度战乱,保住江山社稷,哪怕为此付出生命,也是在刑场之上,慨然相向!


不明凶险向前闯,可以叫愚,明知凶险甚至必死,依然慨然担当,怎么叫愚?


这才是真正的于谦,一个大智大勇,置生命荣辱于不顾,敢于以一己之力,担当天下大业的勇士。正是这样的忠勇,才令他在这场冤案八年后得以平反,并在之后的整个明代,奉为举国景仰的英雄,《明史》中的一句话,足以见证他伟大的精神:忠义心烈,与日月争光!



这样与日月争光的人物,所有的质疑风凉,都无法掩盖他的光辉,就如他在北京的祠堂,虽然入清以后,在顺治年间惨遭毁坏,直到清末才重新修建。但祠堂上那个“丹心抗节”的匾额,今天依然灼灼生辉。这样“丹心抗节”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传承,作为后辈的我们,纵使未必做到,也请多一分尊重,少一句吐槽。尊重精神,就是尊重我们自己的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