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墨迹欣赏
沃德利成书画院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朱熹《书易系辞》墨迹 《书易系辞》,纸本,全册共十四开,102字,均纵36.5厘米,横61.8厘米,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真迹。每行仅书写二字,内容为《易经·系辞》的节句。 朱熹尺牍《与彦修少府帖》,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熹顿首彦脩少府足下:别来三易裘葛,时想光霁,倍我遐思。黔中名胜之地,若云山紫苑,峰势泉声,犹为耳目所闻睹,足称高怀矣。然猿啼月落,应动故乡之情乎;熹迩来隐迹杜门,释尘棼于讲诵之馀,行简易于礼法之外。长安日近,高卧维艰,政学荒芜,无足为门下道者。子潜被命涪城,知必由故人之地,敬驰数行上问。并附新茶二盝,以贡左右。少见远怀不尽区区。熹再拜上问彦脩少府足下。仲春六日。 朱熹《致教授学士尺牍》,纸本,草书,33.1 x 29.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熹《书翰文稿》,行草书。信札二幅,纵33.5厘米,横34厘米和纵33.5厘米,横45.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卜筑帖》,草书尺牍卷,纸本,纵33.7厘米,横52.5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释文: 熹顿首拜覆:窃闻卜筑锺山,以便亲养,去嚣尘而就淸旷,使前日之所暂游而寄赏者,今遂得以爲耳目朝夕之玩,窃计雅怀亦非独爲避衰计也,甚善甚感!所恨未获一登新堂,少快心目耳。蒙喩鄙文,此深所不忘者。但向来不度,妄欲编辑一二文字,至今未就,见此整顿,秋冬间恐可录净。向后稍间,当得具稿求敎也。所编乃通鑑纲目,此年前草例,今夏再修,义例方定,详略可观。亦恨未得拜呈,须异时携归,请数日之间,庶可就得失耳。末由承晤,伏纸驰情!熹顿首上覆。 朱熹《大桂驿中帖》,纸,纵33.4cm,横57.3cm,行草书,17行,240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八月十五日熹顿首上启。大桂驿中草草奉问想已达矣。行次宜春乃承专介惠书。获闻比日秋暑,政成有相起处多福为慰。熹衰晚亡堪,辛苦三月,已不胜郡事。告归未获,而勿叨此。虽荷朝廷记忆之深,然踈阔腐儒亦何补于时论之万分哉。已上免牍,前至临川,恭听处分,即自彼东还建阳耳。辰徭复尔,应是小小仇杀,不知今复如何。昨来所以不免再唤蒲来矢辈赴司羁縻之。政以争竞有端,不可不预防之。新帅素不快此事,不知其来复以为如何耳。得其平心待之,不至纷更,亦幸事也。人还草草附报,不它及。阁中宜人,诸郎姐哥佳胜,儿女辈时问。益远,惟善自爱。以须召用为祝。不宣。熹再拜上启会之知郡朝议贤表。 朱熹《秋深帖》(致会之知郡朝议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八月七日熹顿首启。比两承书。冗未即报。比日秋深。凉燠未定。缅惟宣布之馀。起处佳福。熹到官三月。疾病半之。重以国家丧纪庆霈。相寻而至。忧喜交并。忽忽度日。殊无休暇。兹又忽叨收召。衰病如此。岂堪世用。然闻得是亲批出。不知谁以误听也。在官礼不敢词(词疑作辞)。已一面起发。亦已伸之祠禄。前路未报。即见归建阳俟命。昨日解印出城。且脱目前疲冗。而后日之虑无涯。无由面言。但恨垂老入此闹篮。未知作何合杀耳。本路事合理会者极多。颇已略见头绪。而未及下手。至如长沙一郡。事之合经理者尤多。皆窃有志而未及究也。来谕曲折。虽有已施行者。但今既去。谁复禀承。如寨官之属。若且在此。便当为申明省併。而补其要害不可阙处之兵。乃为久远之计。未知今日与后来之人。能复任此责否耳。学官之事可骇。惜不早闻。当与一按。只如李守之无状。亦可恶也。刘法建人。旧亦识之。乃能有守。亦可嘉也。李必达者。知其不然。前日奉诿。乃以远困之耳。得不追证甚喜。(六字旁添)。已复再送郴州。令不得凭其虚词。辄有追扰。州郡若(若字旁添)喻此意。且羁留之。亦一事也。初听(二字旁添)其词固无根。而察其夫妇之色。亦无悲戚之意。寻观狱词(四字旁添)。决知其(二字倒写)妄也。贤表才力有馀。语意明决。治一小郡。固无足为。诸司亦已略相知。但恨熹便去此。不得俟政成。而预荐者之列耳。目痛殊甚。草草附此奉报。不能尽所怀。惟冀以时自爱。前迓休渥。閤中宜人及诸郎各安佳。二子及长妇诸女诸孙。一一拜问起居。朱桂州至此。欲遣人候之。未及而去。因书幸为道意。有永福令吕大信者。居仁舍人之亲姪。谨愿有守,幸其誉之也。熹再拜启。会之知郡朝议贤表。 朱熹《论语集注残稿》,纸本,日本藏。 释文: 子曰; “仁者其言也訒。”[訒, 音刃。訒, 忍也, 难也。仁者心存而不放, 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 盖其德之一端也。夫子以牛多言而躁, 故告之以此。使其于此而谨之, 则所以爲仁之方, 不外是矣。] 曰; “其言也訒, 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爲之难, 言之得无訒乎?”[牛意仁道至大, 不但如夫子之所言, 故夫子又告之以此。盖心常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向魋作乱, 牛常忧惧。故夫子告之以此] 曰; “不忧不惧, 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 “内省不疚, 夫何忧何惧?”[夫, 音扶。牛之再问, 犹前章之意, 故复告之以此。疚, 病也。言由其平日所爲无愧于心, 故能内省不疚, 而自无忧惧, 未可遽以爲易而忽之。 朱熹《致程允夫书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