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论备考】申论热点: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究竟依据何在?

 sli66 2017-02-17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申论热点模拟题及详细解析


模拟题


对于穿了一双耐克鞋,就被取消的助学金,想问下具体助学金标准是什么,什么是贫困生该有的样子?


【参考分析】


替同学打抱不平的文中写到,觉得最恶毒的话莫过于贫困生就应该有贫困生的样子,想问一下贫困生是什么样子,是只能穿的破烂?不能有一点爱美之心?还是应该把尊严丢弃然后在怜悯的目光下生存?无论吃穿用只能是低人一等吗?贫穷已经剥夺了一个人的很多种快乐,请不要再以贫穷去肆意践踏他们的尊严?


对此事的热议,人们不禁要问,给予或取消助学金的依据究竟何在?一双耐克鞋、一顿必胜客、一只苹果手机与获得资助是否有关?这是大学生的疑问,也是舆论对于资助资金能否合法使用、用于应用之处、给予应得之人的关注焦点。


随着社会的变革,公民权利发生了从无到有,从不尊重到被保护的转变,资助贫困学生的观念随之更新。从最初基于“人情”帮扶寒门学子,逐步发展到法治社会当下,国家基于社会责任所提供的公民权利保障。对于贫困学生的大力扶持,提供一定额度的助学金以便资助寒门学子!以保障他们的生活!当国家用纳税人的钱保障每位公民享有同等教育权利时,更应关注受助标准和依据是否与制度规范相符。而不是所谓的抠些乱七八糟的概念,比如穿了一双打折的耐克鞋等啥的!


【提出对策】


统一认定标准,资助条件透明清晰化。因为一双耐克鞋,就被取消了助学金,它的依据究竟在哪里?这一问题虽基于现行法律制度体系而言,确实缺乏可以量化的标准和明令禁止的规定。在承担实际操作的高校里,确实存在着认定标准不统一、资助条件不清晰、以道德要求代替制度要求的普遍现象。所以对于欠发达地区,家庭年收入不足6千是贫困,而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年收入6万或许就是贫困。两者之间差值悬殊,所以衡量贫困本身就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参考各地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进行标准衡定,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自身状况的科学标准,切莫只关注学生的物品,把有无高档物品作为发放的标准的确有些草率。


细致考查,规范发放,建立信用机制。从法律层面而非政策层面赋予高校制定认定资助对象细则的权利。目前,有的高校直接援引政府机构的规范性文件,看似符合规范,但是忽略了地区之间、甚至是高校学生结构之间的差异性;依法划定认定依据的范围。划定规则以及范围后,校方可组织部分老师对该生的家庭状况进行实际考查,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就严肃处理该生,并写入学生个人档案。这样,在严格制度的约束下,学生的个体行为也会得到适当的规范。


做好宣传教育,加大认知助学金存在的意义。加强学生的品行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贫困助学金的作用,进而让助学金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助学作用,切莫让部分学生觉得助学金就是钱,就是利益,只要是利益就要去争取。自身富有还不遗余力去争取贫困救助金的行为本身就是道德败坏。


父母含辛茹苦买鞋、孩子时时擦拭,如此有温度的现实本可以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范本,但因为偏见,贫困生被先入为主地贴上了标签。一双鞋传递着寒窗下的暖,动辄取消助学金的做法却暴露出治学理念的寒,这寒与暖之间岂能被任性的权利阻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