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应自然,是中医养生的根本!

 千金一方 2017-02-17

       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如何“治未病”,其实就是重视养生。人是天地的产物,虽然有灵性,但也是物质的。人也具备自然界物质的一般特性。天体的演变,太阳、月亮的阴阳运行;地球的自转,海水、潮汐的起伏,形成了以地球为生长载体的自然界运行规律,表现在时间上,就是春夏秋冬的轮回演进。四个季节里气候各有特点,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


       但是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这就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生命产生的条件,正是天地问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生命的运行在于气、血、精、液的生、长、收、藏,这个生、长、收、藏也要有相应的规律性。中医认为,自然与人是同生共长的,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就是人体生命运行的规律,所以,人的生活规律要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一致。


       在人的生活规律必须适应自然运行规律这点上,中医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指出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戕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才是决定万物生长收藏、终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生与死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便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对于养生之道,圣人能够加以实行,愚人则时常有所违背。


       那么,人的生活规律应该怎样与自然的运行一致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的这些论述,是中医依据古代人们生活规律总结出来的养生规律。如果原封不动拿来照用,显然是刻舟求剑,不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但是,这些论述所提出的养生原则,放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无论我们选择了什么方式养生,必须保证按照太阳的光照规律,规律性地起居。春保肝、夏保心、秋保肺、冬保肾,农历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的18天要注意保护脾胃。使人体的五脏六腑的运化,与自然界的规律协调同步,才能保证人体的各个系统协调运行,产生出维系生命运行的气、血、精、液,才能真正地达到养生的目的。


       表示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是天气。春天来了,地面的寒气消减,天空的阳气下降,寒热相合,大气是温的;到了夏天,地面上升的是热气,天空下降的也是热气,大气是热的;时到秋天,天空开始降凉气,地面仍在升热气,大气是凉的;进人冬天,天降寒气,地面也是升寒气了,大气是寒的。在中医看来,宇宙是宏观的人,人是微观的宇宙。自然有些变化,人体也应该如此。用自然来比拟人体,中医将人的五脏六腑分成五个系统,这五个系统分别以实体性的产生并收藏气、血、精、液的心、肝、脾、肺、肾为代表。依据这5个系统的功能,中医将心的系统看作是人体中的太阳;将肝的系统看作是人体中的草木;将脾的系统看作是人体的大地;将肺的系统看作是人体的大气,将肾的系统看作是人体的水原。太阳蒸发水而为气,水气滋润土地而生草木,草木茂盛而旺血生精。草木生长是以年为周期的,所以中医说“肝罢极”。到了一年之始的春天,如果人体系统的运行与自然运行不相符合,肝就要首先出现毛病。在人体中显示季节变化的是人体的大气系统——肺。肺的系统,在呼吸自然的大气的基础上气化着人体内部之气,在人体内部依据自然的变化而演化着温、热、凉、寒,所以中医认为“肺治节”。每当季节之交,如果人体系统未能体现自然的春、夏、秋、冬的变化,肺的系统就首先要出现毛病。肺朝百脉,所以在脉象上,自然界的季节变化能够得到反映。在中医的脉象上,春温正常是个弦脉;夏热正常是个钩脉;秋凉正常是个毛脉;冬寒正常应该是个石脉。如果脉象正常,就是人体的大气系统与自然的大气系统是协调一致的。如果脉象不正常,就是人体的大气系统没有反映自然的大气系统,就是出了毛病。适应自然是中医养生的根本。如果人体的大气系统没有适应自然的大气系统,就必须进行调整,调整到能够体现自然变化规律的程度,所以说,中医养生的目标是体现自然。


       人类是天地的产物,而具体的人是父母的结晶。由于先天遗传的不同,加之后天生长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身体条件都各不相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情绪下,身体的状态也不一样。所以,养生之道,不能凭本人的感觉去作选择。相信中医的养生方法,应该找中医医生对身体状态进行评价。如果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了哪一脏器有问题,影响到身体系统不能正常体现自然的规律,就要由中医医生制定养生方案,利用中药或者利用食疗进行阶段性调整。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合理的按时养生,是可以通过养生来调整人体内部的季节,使之适应自然的运行规律,达到治疗的效果的。有一位得了肺癌的患者,在利用中医的方法控制了病情后,就依据中医四时养生的道理进行调整。患者因肺弱,所以每到季节变化时就出现恶化倾向。因为,肺弱肝必旺,肝旺过乘则要克脾。脾弱则胃气弱,食不振则人无神。针对这种情况,依据中医的养生原则,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的18天,使用中药重点强脾。脾强则肝不能过乘,肝不乘就可以调整肺气不及的弱势。经过1年的调整,肺气不及的现象就调整到了正常程度。患者的病也好了起来。就在这方面,传统中医总结了整套办法。在中医看来,气味、声音、色彩、情志、气候,都可以成为养生的要素,在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上,组合利用,产生出良好的养生效果。


       《黄帝内经》说, “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医圣张仲景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这是适应自然的养生规律,是中医养生的根本。如果不遵守这个规律,那是绝对不会取得好的养生效果。因为,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