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东城区车辆拥有率高,但停车资源却严重不足。为缓解停车难,今年东城区计划适度建设停车设施。“主要是建立体停车设施,按照不同的区域,如平房聚集区、老旧小区、商业区,挖潜争取停车资源。”日前,东城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计划在南锣鼓巷、东四地区建设13处立体停车设施。 与以往不同的是,立体停车设施不再单纯往地面上摞车位,而是向地下要空间。
东城区如今已经有了试点项目,前圆恩寺胡同的立体停车库已经试运营,可提供70余个车位。除了地面一层,大部分车位都藏在地下。“停放率基本达到了100%。”东城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车库建了3年多。一位当地居民说:“自从有了立体停车场,基本不用再担心回家后车没地儿停了。邻里之间也不用再为车位问题伤和气。”从地面看,停车场只有100平方米左右,且外观与原有古巷街貌比较相近。实际上,这个停车场地下有6层的自动升降停车设施,可提供70余个车位。居民停车、取车只需将车停在地面,升降机会自动为车辆安排好位置。特别值得留意的是,因为有了这座地下升降停车场,前圆恩寺胡同未见一辆私家车占道儿停放在胡同内。目前,该车库只向前圆恩寺胡同本地居民提供车位,每月停车价格为300元左右,这70余个车位十分抢手,有进一步停车需求的居民仍在排队等号中。今年,东四平房区也将试点类似停车设施。同时,交通部门将清理胡同里的地锁。东城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城区制定了历史街区交通秩序改善规划,包括南锣鼓巷、东四三到八条等地,主要通过政府引导、物业管理、居民自治的方式,维护交通秩序,尤其畅通静态交通。”据了解,西城区什刹海老旧小区也计划进行停车治理。
打通次支干路,是最近几年中心城区的“必修课”。东城区正考虑在修路同时,与发改等部门沟通,见缝插针地“掏”车位,综合利用路下空间。西城区也在尝试类似做法。受壁街全长不足1公里,可以连通西二环与赵登禹路,此前一直是条“断头路”。随着这里的疏通,地下还将进行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建设,并引入停车设施,提供约500个停车位,缓解附近居民停车难问题。东城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心城区建停车位,最困难的是选址。“ 目前正在制定专项规划,其中就涉及落实解决停车设施选址,通盘考虑,盘活区域内的土地资源。”
利用现有停车资源,也将成为中心城区缓解停车难的主要手段。其中,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错时停车。不过错时停车也遇到了一些阻碍,一位写字楼的停车管理员表示“不敢错时停车,居民夜里开进来了,我们要增加看护成本。到了白天,个别人不把车开走,单位办公的人没地儿停车。”据了解,目前确实没有关于错时停车的管理规定和合同模板。现在一些地方推行的错时停车,主要通过居委会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协商,最终共享部分车位。遇到不遵守约定的车主,并没有明确的罚则。东城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在牵头制定相关公约约束,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解决错时停车的“后顾之忧”。随着这份“官版”协议出炉,今年东城区有望开放约2800个错时停车位,满足居民夜间刚性停车需求。

综合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晚新视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