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音障碍治疗新进展--陈卓铭教授专访

 昵称34246721 2017-02-17

采访时间:2014年10月24日

采访地点:江西饭店三楼

采访对象: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语言障碍诊治中心主任陈卓铭教授



在10月21日-24日在南昌举办的“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期间,我们很荣幸请到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语言障碍诊治中心主任陈卓铭教授来接受国际康复资讯专访。陈教授主要跟大家分享了构音障碍治疗新进展。


陈教授先是跟大家分享了导致构音障碍的原因:第一,脑部功能不健全,即器质性的功能障碍;第二,气管功能障碍,如唇裂、腭裂或喉部损伤。第三,功能性功能性障碍。


随后陈教授分享了自己团队在儿童构音障碍方面的研究成果。如果一个儿童发音不好,会对他的整个人生都有影响。现阶段陈教授在儿童方面的研究方向则在于使儿童患者逐渐地发出正常语音。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国家科研项目以及国家重大攻关,努力使语音与计算机结合,从而使儿童患者在玩游戏过程中学会正确发音。家长应该用科学方法引导小朋友去慢慢锻炼,提高相应的能力,最终提高语音发音能力。这种康复新理念以及新语音治疗方法需要广大康复人员共同努力去推广。


在康复领域,构音障碍不仅与呼吸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甚至精神科都有关联。国内医疗体系根据疾病来划分内科、外科。内科会以器官来分,如呼吸科、消化科。在康复领域,根据功能状态可分为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国际听力言语组织则旨在帮助患者像正常人进行言语沟通。如何使语音逐渐恢复正常,则是康复领域构音障碍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


作为第9届亚太言语、语言与听力委员会(APSSLH)理事,陈教授最后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好消息:亚太听力、言语、语言国际大会将在2015年10月9日-11日中国广州华泰宾馆举行。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亚太听力、言语、语言国际大会,可极大推动中国听力言语走向国际化,并帮助患者恢复语言。作为本次大会承办方,暨南大学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推动全国听力、言语、语言、吞咽四大领域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