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期吞咽障碍VFSS表现

 昵称34246721 2017-02-17
           
— 咽期吞咽障碍VFSS表现
培德康复  SLP Miss Yang

一、正常咽期吞咽过程

食团从咽进入食管入口的过程,成为咽期。由于咽与口腔、鼻腔、食管相通,必须关闭咽与鼻腔、喉腔的通道,食物才能经咽入食管。

吞咽时,由于食团刺激了软腭的感受器,引起一系列肌肉的反射性收缩,结果使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突出,从而封闭了鼻咽通道,食物不能进入鼻腔;同时声带收缩、会厌软骨向后反转,喉上抬并向前紧贴会厌软管,声门关闭,封闭了喉腔,呼吸暂时停止,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喉前移,食道上括约肌开放,食团就从咽被挤入食管。

偶尔不慎,食物和水漏入气管后,气管内的纤毛上皮和肌肉纤维借由于肺内冲出的空气,通过咳嗽反射将误吸物咳出。

咽期过程极快,正常人通常仅需0.1秒。


二、咽期吞咽障碍的机制

如果咽缩肌无力,咽推动食团的力量下降,或咽肌不协调产生食道上括约肌失迟缓,将会发生咽期吞咽困难,导致食物滞留在咽部,可能会产生误吸。


三、咽期吞咽障碍的VFSS表现

1、咽肌收缩幅度下降

    在侧位像上,如果某个咽缩肌无力,往往会在相应的咽腔水平出现钡剂滞留。例如咽上缩肌无力往往会造成会厌谷滞留,咽中缩肌无力造成咽中段滞留,在吞咽结束后,滞留的钡剂可以随会厌的回折造成会厌谷滞留,见(会厌谷残留),也可以向下流入梨状窝而滞留。


会厌谷残留

    也可以观察到咽缩肌无力的直接征象,即在咽缩肌相应水平,其在吞咽过程中向咽腔中部隆起的厚度减少,甚至没有增厚的收缩迹象。

2、喉结构上提、关闭的异常

     咽阶段吞咽最重要的事件是喉结构的上提、前置及重构。与正常组对照,患者组喉结构上提明显延迟,往往表现为钡剂进入梨状窝后方能上提和关闭,即表现为咽阶段吞咽的延迟,或者是吞咽潜伏期延长。从喉上提开始到喉完全关闭,期间所需的时间明显延长,为钡剂进入喉口、喉前庭和气管内提供条件,钡剂可迅速流入喉前庭发生穿透见(会厌反转异常),如果此时合并声门关闭不严,则穿透的钡剂可立即误吸。另外喉上提的幅度也明显降低,不能达到正常高度,影响喉口的关闭,容易造成误吸。


会厌反转异常

3会厌返折异常

    在侧位像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会厌的位置,以及在吞咽过程中,其由直立位置开始,向后向下返折弯曲,覆盖在杓状软骨表面的运动情况,见(正常会厌)。对于正常人,会厌的返折是一个主动过程,即喉结构上提、前置的过程中,在钡剂进入咽部之前,就会发生返折,而患者则多表现为进入咽部的钡剂向下推挤会厌,使其被动返折,而钡剂尤其是稀钡的流速很快,在会厌覆盖住杓状软骨之前,往往已经流入会厌下方,沿着会厌喉面进入喉前庭见(异常会厌),此时如果喉关闭的速度较快,则可能仅仅发生穿透,如果喉关闭的速度较慢,可能会直接误吸。部分患者会厌返折幅度不足,与勺状软骨间留有缝隙,吞咽过程中钡剂被挤入缝隙而致穿透或误吸;部分患者会厌始终没有返折动作,往往造成误吸;部分患者,会厌和舌根之间没有形成会厌谷,在同时并存吞咽延迟的情况下,钡剂直接流入开放的喉口,稀钡可直接流入气管。


正常会厌


异常会厌

4、环咽肌打开不充分或不能

         在侧位像上,可以直接观察到环咽肌打开的宽度,在患者组,环咽肌打开的前后直径减少。对于延髓背外侧梗死的患者,最容易观察到环咽肌打开不能的情况,见(环咽肌开放不全)。原因往往由于喉结构不能上提或上提幅度很低,以至于环咽肌不能被牵拉打开所致。


环咽肌开放不全

   部分患者虽然喉结构上提的幅度较高,但是由于环咽肌紧张性增加,仍就难以牵拉打开。此时大量钡剂滞留咽部,当气道重新打开时,钡剂向前溢出喉前庭,造成穿透。患者往往反复、用力吞咽,试图将钡剂清除,如果仍然不能打开食管入口,患者只能将钡剂吐出。

5、声门关闭不全

   正常情况下,吞咽过程中,喉结构上提的同时,真假声带闭合严密,即使穿透的钡剂到达声带上方,也不能进入气道,只有在吞咽完毕后气道打开才能进入。对于脑卒中造成声带麻痹的患者,除了有声强降低、声音嘶哑等音质改变外,常常由于声带的屏障功能降低造成吞咽过程中的误吸。由于各种原因在吞咽过程中进入喉前庭的钡剂,可以沿着双侧声带之间的缝隙进入器官发生误吸,见(声门关闭不全)。在侧位像上表现为吞咽过程中,钡剂首先穿透,进入喉前庭,随之穿过声带,进入声带下方。


声门关闭不全


总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发生任何吞咽器官的异常,其中包括舌、会厌、喉结构、声门及环咽肌是与误吸相关的较为重要的器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