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偏汤治偏头疼,名老中医的用药心得

 水木年华138 2017-02-17

散偏汤是清代名医陈士解《辨证录》卷二中的一首名方,由川芎30g、白芍15g、白芷10g、白芥子10g、柴胡10g、制香附10g、郁李仁6g、生甘草3g组成,适用于肝郁血瘀、神情不畅、清窍痹阻所致的偏头痛,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偏头痛类型,症状典型,反复发作,常见一侧剧烈头痛,有搏动感,难以忍受,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睡眠,常伴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舌质正常或偏暗淡,苔薄白,脉弦紧。

散偏汤治偏头疼,名老中医的用药心得

1985年4月18日,供销社40岁的女职工贾某来到我处,自述患左侧偏头痛已2年有余,反复发作,发作前头晕眼花,疼痛剧烈,有搏动感,痛甚则抱头而哭。头痛约1个月发作1次,每次发作需服麦角胺咖啡因片方能缓解,否则要持续10天左右才能自行缓解。曾多方求治,服药无数,成效甚微。

散偏汤治偏头疼,名老中医的用药心得

近日因工作不顺,心情郁闷,偏头痛再次发作,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干呕、厌食、心烦诸症。观其舌质偏暗,苔薄白,切其脉弦。此乃神情抑郁、气郁血瘀、清窍痹阻所致之偏头痛。治宜活血理气、疏达少阳、舒神止痛。以古方散偏汤加减调治。处方:川芎30g,白芍15g,白正10g,香附10g,白芥子10g,郁李仁12g,柴胡6g,蜈蚣3条,甘草6g。服药3剂,头痛减轻,继服3剂头痛消失。3个月后偏头痛复发,但痛势较缓,又服原方3剂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散偏汤治偏头疼,名老中医的用药心得

特彩点评

患者正值壮年,头痛两年,位置偏左,痛久入络,血郁少阳无疑;此次因情绪诱发,神情不畅,肝郁气滞,清窍痹阻可知;舌质偏暗苔薄白,脉弦也符合气郁血瘀之象。方中重用川芎开郁、活血、祛风,为方中主药。本品能舒神缓痉止痛,是头痛要药,善治精神不舒,循环障碍之偏头痛,常规用量3~10g。本方川芎用量偏大,似有温燥辛窜之弊,但有郁李仁性平而润燥通便,缓和其温煤辛窜的不良反应,且郁李仁对精神不舒之头痛有特效,二者相配,相得益彰,取其用而制其弊,为治行血管神经性头痛之佳品;偏头痛部位正当少阳循行之处,故方中配柴胡、白芍、香附舒达少阳,且柴胡可祛风止痛,白有苦寒鼓阴养血,监制川芎的温燥之性,调节神经,香附理气解郁,舒神解痉止痛;白芥子散结止痛,激惹透窜,诱导微循环;娱蚣祛风镇痉止痛,为神经系统功能药和循环系统体质药;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诸药相合,中西药理交融,共奏活血理气、舒达少阳、舒神止痛之功。其实是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的因病施治相结合,整体调理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确实是是治行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专方专药。

散偏汤治偏头疼,名老中医的用药心得

散偏汤出自清代名医陈士择的《辨证录》卷二,系古代名方,我从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感受到,该方用于偏头痛的治疗确有良效,至于该方为什么要置川芎的辛窜劫阴之弊而不顾,刻意将川芎的用量用至常规用量的三倍呢?我想其用意有二:一是偏头痛痛势剧烈,病程缠绵,非大量应用川芎则效不达;二是方中有白芍、郁李仁监制其温燥辛窜之性,我初涉临床之时,也将其视为孟浪之剂而一直不敢盲用,直到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时才谨慎试用,结果只见其效而未见其弊,以后我用川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也常用至15~30g,同时配以郁李仁、白有,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由此可见本方有一定的安全性。

本文案例出自杨承岐著述的《老中医四十年 悬壶手记》。本书内容简约,朴实,详细记录了一名老中医几十年临床经验和感悟,小扁鹊非常敬佩这位愿意公开自己秘密医术的名老中医教授,相信大家也会非常喜欢。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