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讲义

 清风中的栀子花 2017-02-18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1.精能化气
  人体之精在气的推动激发作用下可化生为气。藏于肾中的先天之精化生元气,水谷之精化为营气。精为气化生的本源,精足则人身之气得以充盛,从而布达全身,促进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
  2.气能生精、摄精
  气的运行不息能促进精的化生。只有全身脏腑之气充足,功能旺盛,方可以吸收饮食水谷之精微,使五脏六腑之精充盈,流注于肾而藏之。因而,精的化生依赖于气的充盛。
  气不但能促进精的化生,而且又能固摄肾精,使精聚而充盈,不致无故耗损外泄,此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三)精与津液的关系
  精与津液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水谷之精与津液的关系而言,水谷之精与津液是同时来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故称其是同生同化的。因为水谷经脾胃消化吸收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中,既包含水谷之精,又包含津液在内,两者可分可合,分之则为水谷之精与津液,合之则为水谷精微。
  (四)气与血的关系
  1.气能生血
  气能生血,是指血的组成及其生成过程,均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营气和津液是血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
  2.气能行血
  气能行血是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气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动血行,如宗气。另一方面则通过脏腑之气而推动血液运行。如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调畅等,均有促进血液循行的重要作用。
  3.气能摄血
  血在脉中循行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对血的固摄作用。而统摄血液之气,主要是脾气。
  4.血能化气
  血是气的生成和维持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提供水谷精微,为脏腑的功能活动不断地供给营养,使气的生成与运行正常地进行。故血充则气旺,血衰则气少。
  5.血能载气
  血是气的载体。血液具有运载水谷精气、自然清气的功能。故《血证论》说:“载气者,血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