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08 发布于上海

中医基础理论之------精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之---血

精气血津液神之----津液

生理上精、血、津液三者之间存在者互相化生、互相补充的关系。
病理上三者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衰俱衰,主要体现在“精血同源”和“津血同源”的理论中。
精血同源,精与血都是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化源相同;二者之间又互相资生,互相转化,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
精与血的这种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精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
先、后天之精分藏于脏腑之中,为脏腑之精。
脏腑之精融入血液中,则化为血。
如肝精、心精融入肝血和心血中化生为肝血和心血。
脾精,脾运化吸收的水谷之精,精专部分化为营气,清稀部分化为津液,营气与津液入脉化血。
肾精在肝肾之气的推动作用下,入肝而化为血。
先、后天之精充足,脏腑之精充盛,则全身血液充盈。
肾为藏精之脏,肾精化血,荣养头发,故称发为肾之外华,又称发为血之余。
肾精亏耗则出现血虚病证表现,同时也有头发枯槁脱落的病候。
血液以后天水谷精微为主要生成来源,肾精需要后天水谷之精不断充养,血液可以化生为精,不断补充和滋养肾的所藏,使肾精充实。
故血液充盛则精足,血液虚少则精亏。
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这种精血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可称为“精血同源”或“肝肾同源”。
津血同源,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
津液是血液化生的组成部分,中焦水谷化生的津液,在心肺作用下,进入脉中,与营气相合,变化为血。
布散在肌肉、腠理等处的津液,可以不断地渗入孙络,以化生和补充血液。
当饮食水谷摄入不足,脾胃功能虚弱,或大汗、大吐、大泻,或严重烧烫伤时,脉外津液不足,不能进入脉内以补充化生血液,脉内的津液成分反而渗出脉外,以补充津液的亏耗,因此导致血液的亏少,以及血液浓稠,流行不畅的病变。
此时不能用放血或破血疗法,防止血液和津液进一步耗伤。“夺汗者无血”。
津液可化为汗液排泄于外,又有“血汗同源”之说。
若血液亏耗,在失血时,脉中血少,不能化为津液,反而需要脉外津液进入脉中,导致津液不足的病变。
此时,不能对失血者再使用发汗的治疗方法,以防津液与血液进一步耗竭的恶性后果。
《灵枢·营卫生会》“夺血者无汗”。
《伤寒论》“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