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茶市场不去掉这“4大尴尬”,好卖才怪!

 nhql 2017-02-18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文化,是在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在现代社群经济时代,茶文化的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茶的核心文化价值和品牌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文化传播形式,有着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扩大,为世人瞩目。

  但与丰富灿烂的茶文化相比,目前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却显得稚嫩甚至落后。电商里,朋友圈里,卖茶小妹比比皆是,各地茶城也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在热热闹闹的茶行业里,却充满着混乱和无奈,茶商赚不到钱,消费者又很难买到适合自己的茶。

  这个行业到底是怎么了?

  且看中国茶市场的四大尴尬:

  一、市场尴尬

  过于分散,企业长不大!

  中国茶叶市场非常分散。目前我国有茶叶企业实体7万多家,产值700多亿元人民币,整体零售市场总量才400多亿。

  单位规模弱小,影响力最大的几家,如中茶、天福和大益,年销售额也不过十几个亿,上亿元规模的也没超过100家,绝大数是千万元,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微小企业。A股市场目前还没有一家茶企上市。作为全球最大的茶业企业,立顿全球年销售额200多亿,但在中国也只有5个亿。

  二、品牌尴尬

  消费者品牌缺乏!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茶叶其实不缺品牌: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天福茗茶、张一元、八马、华祥苑茗茶……但这些都是区域公用品牌或者渠道品牌,真正的消费者品牌少之又少。

  最近几年,金骏眉红茶被炒得很热火。金骏眉原本是武夷山正山茶业公司、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先生及其制茶师团队于2005年研发出来的,但仍然避免不了在2013年被法院认定为是茶叶通用名称的结果,沦为区域公用品牌。这里虽然有发明者未及时申请商标和发明专利的问题,但话说回来,如果金骏眉一早就被申请注册为企业品牌,它也不可能有目前的市场影响力。

  茶行业的这种区域公用品牌现象,最大的成因就是这个市场非常的碎片化。

  在中国,茶叶从种植、生产到销售还都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茶树是由数百万茶农在一小块一小块土地上种出来的。茶叶的生产以手工作坊为主,成规模的大厂很少。茶叶的销售以茶叶个体店为主体。从茶农、茶厂到茶商,都在推容易赚钱的区域公用品牌,无力也无心去推广企业品牌。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在中国,永远不缺好茶叶,时不时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茶叶产品被研发出来。但面对碎片化的产销格局,发明人要么面临该产品被市场给淹没的结局,要么将该产品的知识产权让渡出来,让广大茶农和茶博士一块力推,才能做出影响力。金骏眉红茶就是这一悖论的牺牲品。

  区域公用品牌最大的问题就是谁都可以用,但谁都不会珍惜。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地悲剧”。同样是金骏眉,有几百元一斤的,也有上万元一斤的,产品标准不一,消费者无可适从,各茶企都不可能去像自有品牌一样去用心推广。虽然有许多茶农和茶博士会从金骏眉产品上获得一些利益,但不可能有哪个茶叶企业能因为金骏眉而发展壮大。正如西湖龙井虽然蜚声海内外,成名上千年,但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因为西湖龙井而做大做强。

  三、消费者的尴尬

  后继无人,需求不匹配!

  看看中国人的饮品更迭,80年代的咖啡,90年代的可乐,00年代的矿泉水,10年代的喝茶。茶必然重新被人们记起。茶是21世纪最大的绿色饮品,这是世界公认的。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大保健食品中,茶被列在第一位;人们对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天然饮料有了充分认识,最终还是认为茶叶才是世界性的第一天然饮料,并被称为“二十一世纪饮料之王”。

  在消费旺盛的背后,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企业对消费者却是一头雾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