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是什么?

 乌巴诺 2017-02-18

对不明了佛法的人,在此有必要解释一下,因为了解业对培养舍心非常重要。

业实际上意谓“行为”(action),佛陀定义其为“行”(volition)。如果不熟悉佛陀的教说,这样的定义也不很清楚。简单来说,有偈颂这样说“于一切法,心为前导,心为主使,由心所作;以染污心,作语行身行,苦果随之……以清净心,乐果随行。”

用日常的语言来说,心造作了我们所置身的世间,这个造作依“行”而定——“行”系译自巴利文cetanā,它是“意志”是造作的主动力量,虽然其中亦有被动层面。内心状态的善或不善,都与此相关,决定了果报是苦是乐。

不善心根源于贪、瞋、痴,并不难明白何以如此。若个别检视它们,贪如饥渴,瞋如暴力,痴如盲目与妄想。举例来说,当我们生起瞋心,其力量自然带来暴力,一旦种下这样的种子/潜力,将来会与暴力相应,可怕之处在于因果会延续多生多世。

相反的,无贪即是自由,无瞋即是慈爱,无痴(智慧)则是光明。例如一个人行动中有爱,会牵引出他人同样的反应,促进健康、友谊、安适等等。

我们并不说诸事皆由业造作而成,但可以说,业是引生经验的关键性因素,使心念与因缘和合。

举例来说,当我们欲修习梵住时,在意志力的召唤下,会产生找寻老师、方法、道场、时间等等因缘,这是很明显的。但随着慈心修习日有进境,我们会体验到更深刻的快乐;我们要是个性改变,并克服瞋心,生命就会改变,这看似简单其实深刻。心智的研究显示出更深刻、更错综复杂的内心造作力量,会给我们多生多世带来长远而意想不到的果报。

我们也可以谈谈与慈心相反的瞋心,瞋心令我们健康不良、朋友散失、敌人增加、财富损失、睡眠减少、作恶梦、投生恶趣。

在舍心禅中,选择一位中性的人开始。再一次提醒,他最好是你已熟识一段时间的人,你了解他的背景及行为等等,这并不保证你也了解他的业行与果报,因为这些因缘延续数世。但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行为是形成他周遭环境和生命的因缘,所以就某种程度来说,其实是很明显的。从闻法和其他实地观察而有了业的知识,便能生起舍心。

根据经教,激发舍心流出和定力的陈述,和慈心四愿是相同的:

“他/她是业力真实的拥有者”(Kammassakatā hotu)

前述的“接纳”的随念也可以用在这里。运用多种陈述可避免单调乏味的问题,但在此处,我们不是送给自己,而是送给他人,所以我们可增加一些陈述:

1. 他/她是业力真实的拥有者

2. 他/她是业力真实的继承者

3. 他/她从自己的业力而生

4. 业力是他/她真实的亲人

5. 业力是他/她真实的依归

整个随念的过程也可以一再重复。

以中性之人为所缘,一旦达到禅定以及禅定自在,你就可以继续以其他人为所缘了——从可爱之人到怨恨之人。接着,你可以继续修习有界限和无界限遍满慈,最后还可以向十个方位扩展。

——摘自《慈心禅》 慈济瓦禅师著 雷叔云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