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鏡團隊 | 食管之家:食管表浅癌系统学习策略(二)---重点方向(系列连载)

 小鲤鱼的远方 2017-02-18


食管表浅癌系统学习策略(二)


---重点方向

对于食管早癌的筛查,我们在普及老百姓的同时,主要是让操作医师学会食管早癌诊断技术。在这个“追风”的年代,IPCL并不是食管早癌诊断技术的关键。我认为食管表浅癌的诊断运用IPCL只是冰山一角,可有可无。所以希望刚刚接触放大或者准备学习放大内镜技术的老师,不要一开始就向IPCL的方向追逐(亲身体会)。


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呢?上次我们知道了在NBI放大下面,原来可以看见三种血管。那么我们就从这三种血管的整体方向来认识一下吧。


IPCL:(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

SECN:(上皮下微血管网)

BV:(树枝状血管网)


整体系统


当NBI放大下观察到有肿瘤性病变发生时,病灶区域里也会出现相对应的改变(色泽)。而这种色泽改变,我们可以用背景黏膜色这个术语来描述,即简称:BC。


BC的作用非常关键!当发生肿瘤性病变时,BC会呈阳性表现;反之,没有发生肿瘤性病变时,BC则是阴性表现。


认识BC


到底什么是BC呢?所谓的BC是将ipcl、secn、bv结合后所产生的一种表现。当没有发生肿瘤性改变时,我们会清楚的看见这三种血管是同时存在的。 

 

这个时候BC的表现是呈阴性


那当肿瘤性病变发生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样的表现。

注:此图来至BLI上消化道图谱(电子版)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当BC呈阳性改变的时候,除了IPCL的扩张、扭曲以外,是无法透见SECN与BV的。反之,BC呈阴性时,是可以看见的。


IPCL的形态会出现多种异形改变,但是不能仅此就诊断为“肿瘤性”改变(下一篇主要讲解),因此“IPCL”只是个体表现,而“BC”才是大体表现。换句话说,有没有癌变,是BC说了算,IPCL靠边站(无BC(+)无肿瘤概念)。


注:个人认为“低级别”时,BC呈弱阳性较多


认识食管表浅癌的关键并不是“ipcl”,希望即将学习NBI放大内镜的老师能够看到这篇文章,不要像我一样,一开始就盲目的追求IPCL,导致后面出现非常多的困惑。这是作者的一些亲身体会,希望能实实在在帮助到一些基层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